美牛雜碎就是內臟 消基會籲莫誤導民眾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美牛雜碎就是內臟 消基會籲莫誤導民眾

2015年02月16日
摘錄自2015年2月13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消基會指出,今年1月30日農委會才公告美國仍屬於牛海綿狀腦病發生國家,即狂牛症疫區;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美國疫區身份須在7年內不再爆發病例,並經OIE審查確定才能除名,不應一再誤導民眾新開放的是「非內臟」。

消基會憂心,只要食用被感染狂牛症的牛肉、牛奶和乳製品的人,都是可能患染庫賈氏症(BSE)的高危險群,而且人類庫賈氏症的潛伏期長達數年到數10年,狂牛症不僅能「跨物種」傳染,還可能在體內產生新變種病菌,足以引發腦部破壞、致死。

消基會舉例,西班牙科學家才在2014年1月發現感染搔癢症羊型狂牛症的羊隻,腎上腺、胰臟、心臟、皮膚、膀胱、乳腺組織、肝、腎、肺和肌肉組織中,發現有異常的普力昂蛋白,而且是在淋巴組織還找不到異常普力昂蛋白時,肌肉皮膚和內臟組織就被感染了。

消基會強調,科學家認為,上述發現顯示狂牛症病原可能經由周邊神經散布,因此牛雜碎的肌肉組織(頭骨肉,面頰肉)和血管組織,都可能含有微量狂牛症病原,讓消費者處於食品安全高風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