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烏龜日 淨灘垃圾化身繽紛大海龜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世界烏龜日 淨灘垃圾化身繽紛大海龜

2015年05月26日
本報2015年5月26日屏東訊,林育朱報導

5月23日是「世界烏龜日」(World Turtle Day),由荒野保護協會、屏東教育產業工會、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和大鵬灣風景區管理處主辦,各地志工聚集於小琉球蛤板灣,展開淨灘行動;並由紐約R. A. R.E環境藝術工作室的藝術家帶領,用海洋廢棄物組成色彩繽紛的海龜和陸龜。

圖說:世界烏龜日當天,小琉球海灘上出現了一隻海廢大烏龜。
攝影:林育朱。

世界烏龜日 志工用地景藝術響應

23、24日,台灣西南部因西南氣流,天氣時陰時雨。但海廢藝術創作活動志工,不分老少,全副武裝在小琉球蛤板灣淨灘,短短數小時就收集了好幾大袋垃圾,再加上當地民宿業者提供多年來在海灘上撿拾超過600隻鞋子,按顏色分門別類,其中台灣特色藍白拖數量更是驚人。

接著在藝術家帶領下,志工陸續拼裝五彩繽紛的身體、頭部和四肢,最後完成直徑10公尺的彩色海龜地景藝術。

過程中吸引不少遊客圍觀,遊客在得知這麼多垃圾僅花費2小時內就收集完成,也驚呼連連。

充滿塑膠碎片的海灘

塑膠廢棄物在海中碎裂化的問題日趨嚴重。相較於本島,站在顯得乾淨許多的小琉球海灘上,還是能從貝殼與珊瑚組成的沙礫中發現許多微小的塑膠碎片,尤以保麗龍碎片、塑膠碎片、菸蒂最嚴重。

圖說:志工完成了海廢陸龜。
攝影:林育朱

小琉球位於黑潮支流上,是台灣重要的綠蠵龜覓食和產卵地。台灣海岸未受破壞前,許多海龜會到這兒產卵。然而人工化、污染、光害等因素,至今僅剩澎湖、蘭嶼、小琉球等離島偶爾能見到母龜上岸蹤跡,其中僅小琉球,有超過100隻的海龜長年棲息於此。

小琉球海龜以不怕人著稱,且常在靠岸的地方覓食,24日上午創作的過程,志工和遊客不時看到海龜在距離十幾公尺處浮上水面呼吸,這樣的近距離接觸讓每個人都深刻感動。

小琉球嬌客 海龜產卵引發保護行動

長期在小琉球海域觀察海龜的民宿業者阿添向志工解釋,15、6年前因緣際會下,回到自己的家鄉小琉球經營民宿事業,當時為了發展更多觀光資源,開始帶客人浮潛,才無意間發現這裡的海域居然有這麼多海龜!

多年來他四處請益在地老人家 ,發現綠蠵龜棲息在此和上岸產卵是許多琉球居民的共同回憶,只是以往老人家習以為常。有一次帶遊客進行夜間觀察時,在蛤板灣巧遇產卵母龜,更印證了此事。之後在海龜上岸產卵的夏季,他便自發到沙灘上勸導遊客減少放煙火、喧鬧的活動,期望減少對上岸母龜的衝擊,直到海大研究團隊和志工進駐接手。

在場,荒野保護協會也擺設攤位,並發揮創意巧思,把垃圾包裝成「塑料便當」,不但藉此向遊客講解海洋生物如何因誤食海洋垃圾死亡,更暗示我們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將可能透過食物鏈而危害人類自身。

海廢便當盒

圖說:海廢便當。攝影:林育朱。

不要再有海龜因垃圾而死

最後藝術家和志工協力完成了3隻大大小小的陸龜和海龜,其中一隻小海龜更是由沙灘上撿拾到的煙蒂排列而成。

R. A. R.E環境藝術工作室的La Benida Hui說明,全球海龜曾因人類捕捉,或遭漁網、繩索纏繞導、誤食塑膠垃圾致受傷、斷肢甚至死亡。加上棲息地、產卵場域的破壞,導致數量銳減。這些地景藝術作品上除了用淨灘撿拾到的免洗餐具、飲料杯、寶特瓶、保麗龍和鞋子排列,還結合了一些漂流木、樹葉、種子等自然物質。

她期望用強烈的視覺效果,凸顯現今海洋生物面臨的生態問題,透過藝術創作,讓志工和遊客們一同認識海洋文化,提高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