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烏龜 台灣打造保種中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搶救烏龜 台灣打造保種中心

2015年06月02日
摘錄自2015年6月1日聯合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正在打造全球第一個烏龜保種中心,幕後推手是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他說,人為因素讓長壽的烏龜正面臨滅絕,搶救行動刻不容緩。

「烏龜是地球上脊椎動物爬蟲類中最須被保護的一個類種!」李家維說,烏龜在地球出現時間先於恐龍,「牠們曾看著恐龍來到世界,也看著恐龍在地球滅絕」,沒想到如今面對自己的存亡關卡。

學者估算,近年中國向台灣「訂購」單是食蛇龜的數量,一年約有10噸,以一隻5百到6百公克計算,「每年至少兩萬隻食蛇龜從台灣憑空消失」。

「烏龜生命史上曾遇兩次浩劫」,李家維說,一次是兩百年前歐洲帝國殖民船隊將印度、大西洋島嶼上烏龜大量當作食物;近十年是「亞洲危機」,大陸風行用龜殼作龜苓膏,「現在是把龜當商品炒作」。

李家維說,保種中心目前有兩大保育池,現正興建一大池及45個中、小龜池,計畫以每年增加20種的速度,打造烏龜的「諾亞方舟」,建構全球最完整的烏龜保種區。

這半年,他到處宣傳「歡迎全民捐龜」;李家維說,龜壽命動輒百歲,與其讓牠們被當寵物「孤獨一生」,不如營造一個合宜環境,讓牠們繁衍下代。他始終深信,「只要有開始,生命就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