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向下扎根 青年「地球行動家」分享無限創意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保向下扎根 青年「地球行動家」分享無限創意

2015年06月15日
2015年6月15日台北訊,葉人豪報導

「地球未來,由我做主!」為今年台灣地球日的口號,而今年所舉辦的「第四屆地球行動家企劃徵件比賽」,也於13日下午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舉行分享會暨頒獎典禮,共選出社會組、大專組及國高中組共8組特優團隊,上台分享他們的行動計劃。

此外,為了鼓勵這些團隊持之以恆,並吸引更多對環境有想法的人投入,主辦單位更邀請繭裹子、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來分享他們堅持的夢想,讓此次分享會更有傳承的味道。

大合照
第四屆地球行動家企劃徵件比賽獲獎者大合照。攝影:葉人豪。

走過最初的艱辛  努力為環境堅持

繭果子創辦人楊士翔介紹他們的環保與公平貿易理念,並分享他們如何從一開始做服裝一直到現在跨足了咖啡、設計工作室、旅行規劃等,今年更拿到新的公平貿易系統認證,擴展到8家分店的規模。提到創業,楊士翔印象深刻:「剛開始一個月兩人收入不到3萬,一個人負責開店一個還要出去擺攤。」他認為一定要給自己至少一年的時間,多嘗試不同的領域,如果可以他也希望公平貿易可以消失,因為這表示世界已經沒有剝削,而這將是未來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事情。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經理薛博聞則以林務局委託執行的「貢寮水梯田生態復育計畫」談共生的概念,提到現在農地普遍不受重視:「我們現在對於農地的想像只剩下農地值多少錢?還有可以生產多少作物?但其實農地還有許多不同的價值。」他舉例在地可以融入社區學校,朝向以地域為基礎的校本課程發展;對外則藉由推廣活動,讓參加的志工成為助耕的朋友。這樣才能整合農業與保育,維繫互助互惠的可能。

善用在地資源  社會組展現組織能力

今年獲得優選的社會組普遍展現出完整性高、組織力強、善用在地資源、結合媒體宣傳的特色。「水里種樹幫」的游舜雄提到他們就是因為近年來的食安問題,才促使他們想要透過純手工的食物創造在地文化的認同,並喚起大家對周遭食物的重視,並透過圖書交換和敬老活動,推廣在地的紅薯、愛玉。「森根狂想曲」則針對時下流行的pm2.5議題,鼓勵大眾拍攝身邊天空的照片,利用網路串連來要求政府改善空氣品質,成功募集496張照片組成台灣地圖。「蝴蝶效應」團隊更是第三年得獎,由荒野保護協會的黃其君帶頭,推廣節能減碳及綠屋頂的概念,透過講座、擺攤、工作坊等活動,將許多關心的團體串連起來,重新和萬物共享城市的空間。

走出教室  讓大專生不再是環境的「阿宅」

如果你認為現在大專生還是沒事「宅」在家,聽完大專組三組的分享可能要改觀了。「慈濟技術學院」的林映汝分享他們團隊想要以天然酵素代替化學洗劑的堅持,為了尋找適合的水果,他們也鼓起勇氣去找各個水果攤合作:「我們在水果攤老闆前晃很久,等老闆問我們做什麼才敢說,最後老闆也成為我們的供應商,我們也幫他行銷水果。」林映汝分享他們向老師、校長、志工推廣,訪問同學使用心得、成立fb粉絲頁的過程,最感動的就是大家的幫忙,還因此讓他們有機會上中廣接受採訪。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則分享台灣氣候變遷培訓營經驗,邀請吐瓦魯大使分享經驗,並利用世界咖啡館、議題沙龍、以及行動工作坊,氣候談判實境遊戲的方式推廣氣候變遷概念,而執行的過程中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來自各地的朋友,願意用開放的心來傾聽交流,用創意面對沉重議題,選擇繼續往前走。「清華國際社群」則分享環境月的計劃,因為感嘆學校很少有環講座、且很多人冷漠,所以才想做出改變。今年的主題「改變生活」,透過環保杯推廣、邀請舒馬克學院分享、綠色企業座談、及環境慢走計劃,讓清大環境月成為綠色嘉年華,更希望透過長期推廣,成為清大的傳統節慶。

師生合作  讓環境種子向國高中紮根

在環境教育中老師扮演關鍵的角色,環境意識強的學生,背後總是有理念好的老師教導。「明道中學」的師生從生活取材,利用廢棄保特瓶創造出美麗的垂直花園,更被聯合國發掘,邀請到埃及分享概念,接受當地媒體採訪,回國後更主動推動工作坊,深入國小教學。未來,團隊想要推廣綠色農田有機種植,讓每間學校都可以自己種菜。「五常國中」以附近的榮星公園為基地,推廣「歡『螢』回家」計劃,對內透過里長及荒野保護協會的工作假期教導學生知識,對外則鼓勵學生出外表達理念,以「勿放生、勿為食」向附近民眾宣導,並舉辦座談分享,甚至進入市場,老闆還主動出來協助大家簽連署書。

結束了一個下午的分享,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感嘆:「看到許多國高中生的行動力,常常在想我們這個年記時在做什麼?你們其實已經比別人懂很多了。」他認為地球行動家是一個培力、邀約、學習的過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那個「改變」,繼續影響這個社會!

作者

葉人豪

喜歡爬山、走路,年輕時走了一半的百岳,還跟女友一起徒步環島。現在女友變成老婆,是個要顧家但又想到處跑的猶豫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