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裡的浪漫:野牡丹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野地裡的浪漫:野牡丹

2015年09月27日
作者:陳秀竹

多年前,第一次在金門的田野,無意中與野牡丹相遇,讓人驚艷。

從此,對野牡丹美麗的花,念念不忘,讓人開心的是,後來才發現我工作的地方,中山林園區,在那一大片的松樹林中,林下竟有散生其中的野牡丹,每年的6-8月,就可見到林下在間隙中的陽光裡,野牡丹開心的盛放,它那美艷的紫色,和碩大的花瓣總是讓我眼眸不會錯過。

花果葉並茂的野牡丹。攝影:陳秀竹

於是,中山林從春天開始,不同的時節,總有不同的花朵在林間綻放,我的一顆心就這樣一直被驚喜包圍著,對於野牡丹,我則更在它未開花的日子裡,就常常在工作的餘暇,去和它面會,它那十字對長的狹長的葉,清楚的葉脈十分的吸引人,從嫩葉慢慢抽長的過程就十分的迷人,到了打滿花苞,淡淡的紫色從花苞慢慢的釋放出來,更是每天展露不同的容顏,尤其在有太陽的日子,綠葉上的柔毛則展現另一種風情。

由於,野牡丹是金門的原生種植物,為了廣為推廣與保育,在中山林的林間,國家公園多所培育,讓環境增加其多樣性,也可以分享在地的居民和遠道來遊旅的旅客,分享野牡丹的獨特與美麗,於是我每於閒暇走在林間,總被它不同的容顏吸引,當花盛開時,我更驚見有不同的蜂圍著它覓食,那般的沈醉其間。

我喜歡觀察野牡丹,欣賞它美麗的花朵,在陽光裡像一位健康的孩子,那樣充滿活力,總是把我的心也帶的飛揚起來,尤其當那嗡嗡嗡叫著的蜂群飛,有一首兒歌:「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勤作工,來匆匆,去匆匆,作工興味濃。天暖花好不作工,將來哪裡好過冬,嗡嗡嗡,嗡嗡嗡,別做懶惰蟲。」就在我耳邊響起,我的精神也抖擻起來,彷彿為我的工作注入一股活力,野牡丹真是一朵陽光的花朵,給我滿滿的能量,我腳步也輕快起來。

野牡丹花蜜是昆蟲的甜蜜午餐。攝影:陳秀竹

根據金門國家公園出版的「浯洲芳草」一書所述:「野牡丹,常綠灌木,呈叢狀生長,全株密披鱗毛,花瓣5片,雄蕊10枚,5長5短,較長的5枚呈關節狀彎曲,這是野牡丹的巧心裝扮」,我在現場觀察,發現吸引來的蜜蜂體形較大,正好可以忘情的吸食花蜜,原來是大自然的智慧;「花柱線形,朔果壺形,熟後開裂,種子細密多數。」、「壺狀的朔果開裂時,好像一隻隻展翅待飛的蝴蝶,質輕細小的種子,可以讓風輕易帶走。」

有一次,我無意間在一處花圃發現了一株野牡丹的小苗,自己萌發,長成十多公分高,我才明白「浯洲芳草」一書作者廖東坤先生說,野牡丹的種子「種子細密多數,壺狀的朔果開裂時,好像一隻隻展翅待飛的蝴蝶,質輕細小的種子,可以讓風輕易帶走。」野牡丹是靠著風力幫忙把種子帶到不同的地方,自力更生,小小的種子,展現了充沛的生命力,真是讓人佩服。

野牡丹迷人的不只是那碩大的花朵,它其實種子的造形也是讓很多人被吸引,我也是忽不住拍下它不同的趣味形狀,尤其其色形充滿律動和層次感,綠色的葉配其間,整體造形讓彼此之間呈現的風格,彷彿巴黎街頭的時尚風向球,讓人眼睛一亮,大自然真是如神來之筆,就是那般的亮麗!

野牡丹果實。攝影:陳秀竹

陽光裡,野牡丹在光影中,則又有不同的容顏迷惑人心,是顏色的變化,是綠色的葉與葉脈交互疊出線條與葉面的不同圖形,大自然成了最佳藝術師,吮吸花蜜的蜂,同時也幫忙傳遞了花粉,讓生命可以生生不息的在宇宙間流轉。
 
遇到週末假日,我會驅車奔馳於金門的田野間,去向最初和野牡丹相遇的田埔,尋覓那裡的野牡丹,見證到它快樂的生命,也同時滋潤了我的心田,那股生命的活力如河流的宛轉流淌,才發現我的心早和大自然的腳步一起往前奔馳,有陽光的日子,就想起野牡丹的艷麗與活力。

今年秋天,雨水格外的充沛,對金門來說,湖庫都有進帳,大地的植物也欣欣向榮,野牡丹更是葉綠花艷,美得不得了,於是我的鏡頭便把它的各種美姿一一錄像,分享愛大自然的好朋友。

野地裡,在金門的秋天,有著多樣的色彩,野牡丹力是其中的主角,歡迎大家一起來一次秋約的浪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