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汙染邊治理 整治土污恐淪為投資遊戲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邊汙染邊治理 整治土污恐淪為投資遊戲

2015年09月17日
作者:劉琴(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

防治土壤污染需要海量資金,但在污染家底不清的情況下開展大規模治理,有可能淪為環保產業的一場投資盛宴或遊戲。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中外對話。

中國環保部 8月3日發布文章說, 「土十條」(《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將頒布。今年中央下達重金屬專項資金36億元,支持30個地市重點區域重金屬治理和37個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示範工程。

土壤污染比大氣污染更難治理。圖片來源:pixabay。CC0

治理空氣、水、土壤污染被稱作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三大戰役。「大氣十條」、「水十條」都已頒布,唯有「土十條」還未公佈。據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估算,「土十條」發布之後,帶來的投資將遠高於5.7萬億元。

由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最新發布的《土地整治藍皮書》稱,中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需要海量資金。並可以直接帶動土木工程建築等70多個行業的發展,間接帶動「水泥製造」、「採礦、採石設備製造」等近200個行業的發展。

但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告訴中外對話,目前中國土壤污染家底不清,貿然投巨資開展大規模治理,治理效果不理想,有可能形成新的一輪污染,並成為環保產業的一場投資盛宴或遊戲。他說,土壤污染情況不清,包括污染在什麼地方,受到什麼樣的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多大等。「治理土壤污染首先應當充分公開土壤污染信息以形成社會監督。」

在馬軍團隊推出的污染地圖上(目前改名為蔚藍地圖),已經有了大氣污染地圖、水污染地圖,但還沒有土壤污染地圖,原因是缺乏官方公開的土壤污染數據。

中國2014年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該調查歷時8年多,但沒有給出準確的土壤污染數據。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稱 ,本次調查以點位超標率來描述土壤污染狀況,「給出準確的土壤污染面積的數據有較大困難」。

在家底不清的情況下,中國土壤污染治理的大幕即將拉開。據《經濟參考報》報導 ,中國正在醞釀一系列鼓勵政策,促進和規範土壤污染治理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並逐步將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

土壤污染防治巨資從哪來?環保部門近日也召開研討會,討論美國防治土壤污染的超級基金能否「洋為中用」。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法規處副處長李靜雲透露 ,中國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學習和借鑒美國超級基金法的經驗。但馬軍認為,美國超級基金在投資污染治理方面,存在投入產出比不高的情況,中國應當避免。

最新出版的這本《土地整治藍皮書》佐證了馬軍的說法。藍皮書介紹說,美國通過立法批准設立了污染場地管理與修復基金,即「超級基金」。20世紀90年代,美國用於污染土壤修復方面的投資約1000億美元,但至今仍有50萬幅地塊需要治理。

邊治理邊污染可能成為環保產業的投資遊戲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告訴中外對話,中國與美國國情不同,超級基金法並不適合中國。「土壤破壞容易治理難,所以污染源頭的控制是土壤保護,而不是超級基金強調的治理。」

陳能場認為,防治土壤污染需要優先區分出兩種類型:未受污染的和受到污染的。首先要搞清楚,哪裡是沒有受到污染的,哪裡是已經污染的,把沒有污染的保護起來,治理已經污染的。

馬軍也持同樣觀點,認為防治土壤污染重點在防止新的污染產生,「防治土地污染需要有步驟實施。優先做的是把污染數據充分公開出來。」

「土壤污染不像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看不見摸不到,說投入巨資治理好了,但是不是真的治理好了,很難講。」 馬軍認為,缺乏基本信息的披露,就缺乏社會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唯有信息公開,才能監督治理實效。

他認為,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投入產出並不一定成正比。目前包括工業、城市、農業對土壤造成的污染排放還沒有得到扼制。「如果還是邊治理邊污染,效果不理想,大規模投資就有可能成為環保產業的一場投資盛宴或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