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艱難的時代 你不能沒有的生命特質——韌性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事務偵探社

最艱難的時代 你不能沒有的生命特質——韌性

2015年10月14日
作者:Dr. Steve Katona(海洋健康指標董事總經理);翻譯:鄭景文;審校:林育朱

「韌性」是個艱澀的詞彙,用來形容我們都熟知的特性:「反彈回去」。就如同英國樂團Chumbawamba所吟唱的:「我被擊倒,但我爬起來。你永遠不可能打倒我。」

“Pick yourself up…take a deep breath…dust yourself off and start all over again” 

「振作精神......深呼吸......拍拍身上灰塵重新來過」

無論你是否歌頌韌性,越深入探究韌性的本質,它就變得更有趣。更重要的是,韌性可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特質,也是唯一能讓我們渡過難關的特質。

我們希望你喜歡這篇對於韌性的簡介,我們會先宏觀地從全球尺度的社會和生態韌性、及其在海洋健康指數中的角色說起。在此之後,如果你還有興趣,我們會探討韌性如何發展。

定義韌性的定義

「韌性」是的定義由大量的詞彙和概念融合而成。韌性有許多不同面向的定義,以下是一些能適用於任何狀態的有用定義。

  • 承受壓力和災難的能力。一個系統在臨界值內能不斷改變調整的能力。(斯德哥爾摩大學斯德哥爾摩韌性研究中心)
  • 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甚至是顯著壓力來源時的適應過程。(斯德哥爾摩大學斯德哥爾摩韌性研究中心)
  • 無論是景觀、沿海區域或城市等系統面對改變以後還能繼續發展的能力。這意味著能夠抵禦金融危機等衝擊和干擾,或者能利用這樣的事件催化改變和創新。(斯德哥爾摩大學斯德哥爾摩韌性研究中心)
  • 一個系統在改變中吸收干擾並重組,從而維持基本上相同的功能、結構、特性和反饋的能力。 (http://www.resalliance.org/index.php/glossary
  • 社區韌性是其面對動盪變遷時,預測風險、控制影響範圍、並且能藉由生存、適應、進化、成長而復原的能力。(http://www.resilientus.org/wp-content/uploads/2013/08/definitions-of-community-resilience.pdf

不幸的是,測量韌性比定義它更難!

海洋健康指數中的韌性

海洋健康指數使用「韌性」來代表能降低「壓力」強度─會讓未來狀況變得更糟的因素─的因子。韌性能提高這十項人類永續利用海洋利益(Halpern et al. 2012)。

海洋能為人類永續提供利益的能力(Halpern et al. 2012)

指數採認三種韌性:生態,社會和體制。生態韌性存在於自然群落和生態系統當中,但往往不足以承受人類活動造成的壓力。因此,生態系的健康也取決於社會韌性和人類社會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體制韌性。

為韌性評分

每個益處的得分會被拿來與永續參考點相比較。如下圖所示,得分是當前狀態(最新值)和未來可能狀態(未來5年中的可能變化)的平均值。未來可能狀態取決於過去5年內的趨勢以及壓力和韌性的平衡。

每個指標的得分介於0到100。(Halpern et al. 2012)

得分100分表示受評系統在這個指標上達成了預設目標(參考點),能永續提供所有指定利益,也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內繼續維持下去。 0分則意味著雖然有全球數據可供參考,但該國並未獲得在該指標下列出的任何利益,或雖然獲益但方式並不永續。

指數評估每個指標中幾個方面的韌性:(1)生態完整性評估受評物種們在特定地點的相對狀態,以及針對指標所建立的具體規範,包括法律和其他能解決生態壓力的制度措施。 (2)社會完整度描述了影響社群韌性的內部流程。

社會完整度隨國家而不同。一個國家的成功或不足會影響本國人民和其他國家的人民,所以本計畫加入了對社會方面韌性的評估。海洋健康指數利用全球治理指標(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WGI)來評估社會完整度。 WGI評估政府如何行使權力造福民眾,並考核言論自由與公民選擇政府的能力以間接評估環境品質;WGI也評估政治穩定度、暴力和恐怖主義的消弭、政府效率、法規品質、法治盛行程度,以及腐敗的程度。

WGI世界政府指數 圖片來源:World Governance Indicators

WGI得分為1表示社會完整度最好;0分則意味政府完全失靈,導致國家完全缺乏社會韌性。除了生計指標之外,全部六個WGI指標的綜合得分被用來在所有的海洋健康指數指標中評量社會韌性;生計指標僅使用了WGI的監控品質數據項目,因為此指標也另外使用了近似的全球競爭力指數以提升其餘WGI數據層面評估生計指標的能力。

本指數對特定指標也採用了其他對於韌性的綜合評估,包括旅行和旅遊競爭力指數(Travel and Tourism Competitive Index)和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CI),CGI評估了一個國家實現持續繁榮經濟的競爭力。

雖然韌性應該由其結果的有效性來進行判斷,這在全球層面上卻並不可行。因此,各國可透過簽訂保護生物多樣性或消除瀕危物種貿易等條約,以及能增進社會完整性的措施,而提前獲取額外積分。我們的假設是,這些有益行為和條件的影響,將能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隨著指標狀態及趨勢的得分增加而顯現出來。

投資韌性

雖然韌性其實應該由其結果的有效性來進行判斷,這在全球層面上卻並不可行。因此,各國可透過簽訂保護生物多樣性或消除瀕危物種貿易等條約,以及能增進社會完整性的措施,而提前獲取額外積分。我們的假設是,這些有益行為和條件的影響,將能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隨著指標狀態及趨勢的得分增加而顯現出來。

韌性無所不在

韌性簡直無處不在!即使是原子或更小的粒子都具有韌性。就算受到干擾,它們也能保留基本性質,只有在恆星、核子反應爐或粒子加速器中的極端溫度和壓力下相互碰撞才會產生變化。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它們到達了臨界的「引爆點」因此無法復原:它們被不可逆地轉化成為其他粒子或波動了。

韌性簡直無處不在!即使是原子或更小的粒子都具有韌性。就算受到干擾,它們也能保留基本性質,只有在恆星、核子反應爐或粒子加速器中的極端溫度和壓力下相互碰撞才會產生變化。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它們到達了臨界的「引爆點」因此無法復原:它們被不可逆地轉化成為其他粒子或波動了。

細胞的韌性

雖然或許不只是生物體才具有韌性,但是韌性對生物體卻不可或缺。從細胞到文明,韌性是生存的關鍵。即使是形式最簡單的生命─細菌、藍綠藻和其他單細胞生物,都是韌性的實驗室。每個細胞的基因體產生生存所需的結構和酵素。天擇確保了族群中永遠有最適合當前環境條件的細胞,但面臨下次改變時,其他伺機而動的細胞則可能更具適應力。「適能(fitness)」是一個有機體在某個特定環境下生存繁殖的能力;韌性則是其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因為大多數環境中很自然地存在著改變,微生物除非具有韌性,否則無法長時間的適應環境。

金黃色葡萄球菌。圖片來源:OceanIndex

關於「韌性」很重要一課來自人類皮膚和呼吸道中常見的一種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通常無害,但在我們自身韌性低落時這類的合適機會下可能趁機坐大,擴散並造成感染,小則造成輕微皮膚不適、大則能造成大腦、心臟或其他器官的致命感染。在適當條件下,細菌能產生酵素以凝結血液、破壞組織、不讓白血細胞摧毀它們。醫學和家禽肉品工業濫用抗生素已經篩選出對青黴素和其他常用抗生素有抗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更多可能導致致命感染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告訴我們,韌性本身就是無關道德的。韌性對擁有它的個人或團體有利,但在宏觀架構下卻不見得是好事還是壞事。

細胞合作的韌性

單細胞生物的基因內含所有的適應性,包括能讓環境因素修適基因表現(「表徵遺傳學,epigenetics」)的潛力。相反的,多細胞生物體內的組織器官帶來新一層的韌性,增強了包括感測環境、做出決策、抵抗病原、爬行或游離危險和許多其他的能力。最能有效協調內部系統的個體,也最有可能在環境挑戰中生存並留下後代。

重要的另外一課也在此浮現。多細胞生物除了透過內部協調建構韌性之外,生物體內也可能有衝突產生。同一個能提升個體適應潛能的基因,可能甚至會為了展現自己的韌性而不顧主體所要付出的代價。一個促進癌細胞迅速分裂以形成腫瘤的突變基因,證明了自身的韌性卻損害了生物的其他部分。腫瘤細胞對化學療法產生抗性的能力也顯示出它自私的韌性。韌性在一個系統的不同層面─基因、細胞、生物體,群體、社會、國家乃至更大範圍─都有可能與其他層面的利益發生衝突。

長了腫瘤的海龜。圖片來源:Kell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Measurment (NIST)

群體韌性

人類或野生物種個體間遺傳和經驗的差異形成一個潛在韌性的集合體。群體間的韌性集合有所差異,所以面對環境變化的時候,有些群體可能適應得比其他群體更好。

例如,每個海洋物種都能耐受一定範圍的溫度、鹽度、壓力、或光照強度。這些耐受度的總和描述了物種的生態地位。每個物種中,個體自身的耐受性都略有不同,但幾乎沒有任何個體能擁有整個屬於該物種耐受度的範圍。不過,幾乎永遠都有些個體能更好地抵禦變化,只要變化不超出物種生態地位的界線,這些個體就能讓這個物種在未來繼續延續下去。因此,每個族群或物種的韌性隨著族群內個體韌性的範圍而增加,但不會超過物種的總耐受度。

生態系的韌性

你知道你就是一個具有韌性的生態系統嗎?我們每個人都含有約上百兆的微生物細胞在我們的腸道、陰道、口腔、鼻腔和皮膚上,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以上。這些微生物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牠們能抵禦病原體、幫助調節免疫系統、消化食物、並產生人類組織無法合成的維生素。類似的互惠關係大概也發生在所有的動物和植物當中。

生態系統中個體的數目和種類越多,越能得到有力的韌性。一般來說,有更多物種存在的生態系韌性也會增加,因為如果某物種凋零,另一物種可能有辦法取代凋零物種部分或全部的生態作用。

從國際太空站拍下的大堡礁。圖片來源:NASA

多樣的珊瑚。攝影:Toby Hudson。CC BY-SA 3.0

熱帶珊瑚礁有非常高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極度複雜的物種交互作用,有時被描述為「超生物體」;澳洲2000公里長的大堡礁就被稱為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體。

所有熱帶珊瑚都仰賴在它們組織中的共生藻而生存。藻類對溫度升高非常敏感,當海水溫度上升超過它們的溫度界線就會死亡或搬離珊瑚;但全球暖化卻使得海水溫度更頻繁的上升。這就是所謂的「白化」,因為沒有了共生藻的珊瑚是白色的。如果高溫持續不超過一個月,珊瑚通常可以恢復,因為藻類可以重新在珊瑚組織內生長。但如果白化時間持續得較長或較頻繁地發生,海草和其他有機物在珊瑚上附著,可能在珊瑚礁上過度生長,抑制珊瑚幼蟲著床和重新生長。健康的草食動物族群,特別是鸚哥魚,能啃食藻類,清出空間給珊瑚生長定居。數十個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珊瑚礁的韌性網路。

白化珊瑚。攝影:Toby Hudson。CC BY-SA 3.0

在今日世界裡,所有物種都相互關聯,包括珊瑚礁,也包括人類;抑或是人類存在造成的直接關連或者是由人類活動造成持續影響的間接關連。例如,一處珊瑚礁的生態環境,不僅仰賴系統內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同時也取決於人類造成的急遽的氣候變遷、漁業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棲地破壞型漁業(炸藥,氰化物)所造成的損害、以及糟糕林業措施和其他來源造成的污染及泥沙沈積所導致的水質惡化。

珊瑚礁對人為造成壓力的適應力非常有限。某些個體和物種相較其他比較能夠忍受環境的損害,但沒有任何自然韌性能減少這種壓力。人類採取的保護措施是珊瑚礁韌性最終且唯一的來源。人類通常不會只為了保護珊瑚礁的存在價值而採取這樣的行動,同時也是為了維護珊瑚礁帶給人類的利益,包括食物、水族館內的觀賞魚類、醫藥產品、旅遊等。因此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保護珊瑚礁是一種韌性的展現。

大腦讓你更韌性

大腦很有幫助!大腦促進了韌性。人類、黑猩猩、大猩猩、某些海豚和鯨魚、狼和其他具有進化大腦的動物,具有健全記憶力、智力、同情心、強烈母性和社會支持系統。在這些族群裡,個人經歷、心理因素、與其他個體的互動,互惠利他,利他主義還有其他高層次行為輔助了基因和生理影響個體─和群體本身─從挫折中復原的能力。

群體中的個體通常會在眾所理解的期望下透過各種方式相互幫助。

母親與子女、核心家庭、大家庭以及朋友間的強力連結,在人類或動物社會中都支持了所有個體,提高他們面對挑戰的應變能力;雖然支持的形式和強度可能隨著族群或文化間的差異而有不同。

鯨魚大家庭。攝影:Marilyn Dahlheim。圖片來源:NOAA

岡貝黑猩猩。攝影:Ikiwaner。GFDL 1.2

不相關的不同群體─包括人類、動物,有時候同時包括人類和動物─也可能透過一起相互援助、支持或反對其他團體或信念,而提高韌性。

韌性的許多面向在人類群體中可能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傳統因紐特人社區歷來具有讓他們得以在北極生存的知識、社會制度和生理機能,這是地球上最具挑戰性的棲地之一。但因紐特人從來沒有接觸過西方疾病,對這些疾病也沒有抵抗力。和其他第一民族社會一樣,當來自俄國、美國或歐洲的捕鯨人,在1700年到1900年間帶來流感、肺結核、麻疹、猩紅熱和其他種種疾病,蔓延的流行病導致許多死亡,有時甚至毀滅了村莊內90%的人口。相反的,雖然西方人對疾病有免疫力,比起因紐特人,他們對北極圈氣候的適應能力卻低得多了。

韌性社會

隨著人類聚落和社會變得越來越巨大,新壓力迫使他們的公民發展出超越個人、團體、甚至是物種的新形態韌性。

非正式規範像是互惠(金科玉律 the golden rule)慢慢演變成行為的正式規範,從烏爾那姆(Ur-Nammu,公元前約2050年)的蘇美爾法典和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公元前約1750年)開始,後來還包括了孔子的哲學(公元前約500年),希伯來聖經(舊約),基督教聖經(新約),回教的古蘭經和許多較新的著作。

這樣的行為準則建立了有凝聚力的社會,宣告共同的期許,減少干擾,鼓勵人們互相幫助,建立了犯錯(謀殺,通姦,偷盜,撒謊等)的處罰,並鼓勵人們幫助其他不那麼幸運的同胞。隨著民族國家興起,法律法規也隨著穩定演變以滿足國家的需求。

韌性的物質表現也隨之出現,像是宗教崇拜、國防、交通、供水、衛生和其他許多方面的公共工程。

和基因、物種和個體一樣,韌性隨國家不同,而一國較強的社會韌性可能阻礙或危害另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可能展現出過人的社會韌性,開始對其他民族或國家造成恐怖結果的戰爭。同樣地,一國領導人可能在顯現出保留權力的強烈韌性的同時,使用武力、腐敗、造謠等手段剝奪國民的機會和基本權利。

地球的韌性

有什麼能支撐不受任何國家統轄地區的韌性呢?部落酋長、王子、國王和總統曾在歷史上簽署發動戰爭、管理貿易、或是取得資源的條約,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悲劇,才刺激了所有國家間首次嘗試的合作。國際聯盟成立於1920年,目的是推動裁軍、防止戰爭、提高集體安全,通過談判而非戰爭而解決爭端。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了國際聯盟的失敗,但1945年全世界決定再次嘗試而形成了聯合國(UN)。

聯合國。攝影:Basil D Soufi。CC BY-SA 3.0

聯合國的主要目標是防止新的世界大戰,但隨著時間推移,透過和平與安全、發展、人權、人道主義和國際法等眾多計畫,它已成為國際和地球韌性的核心。聯合國也負責組織條約簽訂,例如海洋法公約(UNCLOS)、生物多樣性公約(CBD)、以及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和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等計畫,旨在消除貧困飢餓、建立健康生活福祉、實現性別平等、賦權婦女與女童、確保水資源、衛生和能源的永續、減少不平等、改善氣候變遷、創造安全和有彈性的城市和聚落,並且永續利用海洋和陸地。雖然這些公約的簽署完全自願,大多數國家仍然決定參與,海洋健康指數也將這些行動列入計算韌性分數的考量中。

韌性是我們生存的保障

韌性是我們對抗巨變的唯一保障。我們的韌性建構於基因、經驗、直覺、與他人互動、同情、智力、記憶、意識、遠見、教育、合作與完善治理之上。這是我們創造健康永續社會並幫助與我們共享地球的野生物夥伴的唯一手段。

30年前,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 )和萊諾‧李奇(Lionel Richie)為韌性做出了動人的描述:「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這首歌被收錄在1985年美國援非演唱會專輯當中。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四海皆一家,我們都是神的子民
創造美好的未來要靠我們
所以,讓我們開始奉獻自己
我們正在做的抉擇
是在拯救自己的生命
我們真的可以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就靠你和我

三年後,在Man in the Mirror這首歌中,麥可·傑克遜說要建設更美好的一天要從鏡子裡的自己開始:

I'm starting with the man in the mirror
I'm asking him to change his ways
And no message could have been any clearer
If you want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and then make a change.

我要從鏡子中的人開始做起,
我要求他改變他的人生態度
這再也明白不過了
如果你想要讓這個世界變變得更美好
好好地檢視自己,然後開始改變

我們這個物種的韌性已經以極快的速度發展了數百萬年,但伴隨著Man in the Mirror這首歌的影像顯示我們仍有許多不足之處缺乏。這段影片錄製至今已經過了30年。我們應該更認真聆聽、更仔細觀看。就從現在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