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關渡圓蚌 北市百志工移地保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搶救關渡圓蚌 北市百志工移地保育

2015年10月19日
摘錄自2015年10月17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環保局說明,為維持人工濕地的水質淨化能力,每2至3年須進行終沉池淤泥清淤,為避免怪手清淤翻攪導致珍貴稀有的圓蚌死亡,17日趁水位抽乾、怪手作業前夕,募集100名志工展開圓蚌救援大作戰。

人工濕地終沉池內的圓蚌大多生長10年以上,為非常珍貴的原生物種。環保局表示,為守衛這些濕地精靈,所有志工都穿著青蛙裝、捲起衣袖,除費力把腳從爛泥中拔起,又要仔細搜索泥巴中的蛛絲馬跡,以免錯過任何一顆躲在淤泥中的圓蚌。

環保局說,這些搶救起來的圓蚌,將待清淤後的人工濕地狀況穩定後,再重新移回,讓牠們可繼續繁衍,維持關渡人工濕地的生命力和豐富生態樣貌。

環保局指出,在1960年代關渡濕地尚未面臨開發威脅前,在河川、湖泊及農田中隨處可見,後來卻因開發導致棲地消失及環境污染,使得圓蚌數量大量減少,僅剩多年前隨暴雨從關渡平原漂流而存在於人工濕地終沉池的底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