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148年 白腹鰹鳥再現東沙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暌違148年 白腹鰹鳥再現東沙島

2015年11月04日
本報2015年11月4日台北訊,詹嘉紋整理報導

高雄市野鳥學會受海管處委託,於東沙進行鳥類調查,近日於東沙島南岸附近海域發現白腹鰹鳥身影。據1867年英國探險家Cuthbert Collingwood文獻,白腹鰹鳥本是東沙島及周邊海域優勢物種,19世紀後因人類發展與活動等因素使數量逐漸消失。故此調查資料為睽違148年後再有的正式紀錄。

而遷徙候鳥種類紀錄也持續更新,今年已調查到包含白腹鰹鳥、秋小鷺、鶴鷸、長尾水薙鳥與白喉磯鶇等多種新紀錄種,累計紀錄種數達284種,顯示東沙島對海鳥與過境鳥類的重要性。

白腹鰹鳥北方三島。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東沙島至今發現來自中國崇明島、西北澳、東南澳與臺灣本島等地的候鳥,今年4月間發現帶有橘色與藍色足旗的翻石鷸,經研究人員洽詢相關鳥類調查平台後得知為103年3月在澳洲東南側King Island所繫放的個體,距東沙島超過7000公里。

海管處表示,東沙島位置及陸域環境,提供候鳥遷移路途上重要的休息與覓食服務。除了具有特殊意義的白腹鰹鳥,屬於稀有過境鳥的白喉磯鶇,則經高雄野鳥學會團隊專業繫放人員繫上代表臺灣的金屬環後野放。

東沙足旗翻石鷸。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東沙足旗翻石鷸。圖片來源: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海管處表示,國家公園的鳥類調查工作中,也透過專業人員在候鳥腳上安裝不同配置的色旗及英數編碼環繫放,盼未來能一步步解開東沙候鳥的遷移之謎。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作者

詹嘉紋

可能帶有天王星人血統,對地球人感到既好奇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