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貿月底談 聚焦新能源車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兩岸貨貿月底談 聚焦新能源車

2015年11月11日
摘錄自2015年10月10日經濟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馬習會」落幕,兩岸重頭戲將輪到月底舉行的第12輪兩岸貨貿協議談判;巧合的是,第十次兩岸產業合作工作小組會議今(10)日在新竹登場。經濟部官員表示,將鎖定兩岸新能源車的產業合作,藉機在貨貿談判時,汽車能獲更多降稅迴旋空間。

經濟部官員表示,談判是血淋淋的戰場,「產業合作」就是燈光美、氣氛佳的環境,將藉機替貨貿談判「暖身」。

兩岸產業合作工作小組會議為經合會下的官方例行會議,成立目的是以官方高度化解兩岸產業障礙,創造合作空間。

之前第11輪談判因陸方質疑「第三方搭便車」,原訂討論農工產品降稅的議程,暫時打住。工業局長吳明機當下便拋出「兩岸產業合作」試圖緩頰。

工業局官員說,兩岸產合會議與貨貿談判,前者強調「合作」、後者重視「保護」,看似矛盾的兩方,卻是「魚幫水、水幫魚」的關係。雖然產業合作不涉及談判,但營造兩岸緊密合作氣氛,確實有助我方貨貿談判要價。

兩岸產合會議共分八組,與貨貿談判有直接關係的是汽車、面板。其中汽車正好是陸方嚴正關切「第三方搭便車」的敏感產業。

據悉,汽車業在產合小組將致力於下世代新能源車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