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改造為名 毀兩萬畝大貓熊天然林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以改造為名 毀兩萬畝大貓熊天然林

2015年11月12日
作者:劉琴(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

四川省以低效林*改造名義毀壞天然林近兩萬畝*,並威脅到大熊貓的生存。 專家稱,利益追求者利用相關規則的漏洞謀利,當務之急應停止天然林更替改造。

大貓熊。圖片來源:Martha de Jong-Lantink。CC BY-NC-ND 2.0

四川省多個縣的天然林遭到砍伐,面積近兩萬畝。 毀林地區生活著大熊貓,並分佈有珙桐、紅豆杉等多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而毀林活動以「低效林*改造」名義開展。

綠色和平通過遙感解譯和實地調查發現,被毀的天然林發生在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四川省是中國大熊貓種群的主要分佈省份。

從2013年開始,綠色和平通過遙感解譯等技術手段鎖定毀林地點,七次奔赴四川進行實地調查,調查發現,從2009 年開始,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大川鎮和寶興縣蜂桶寨鄉新華村等地,以低效林改造的名義大面積皆伐天然林,種植柳杉林。

綠色和平森林與海洋保護項目副經理潘文婧告訴中外對話,這些天然林皆伐區位於世界自然遺產範圍內,亦在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其中大部分位於邛崍山系最重要的大熊貓基因交流走廊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走廊帶的斷裂和毀壞,嚴重背離了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目的。」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科學與政策創新中心高級總監范志勇之前接受中外對話採訪時談到,國家林業局調查數據雖然發現大熊貓數量有了增加,但是大熊貓滅絕風險在增加,因為它們的棲息地正面臨風險。 他說,高速公路、鐵路、開礦、水電站的建設和開發,毀林的發生,切斷了種群個體之間的聯繫。 如果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趨勢繼續,33個種群中有24個面臨滅絕危險。

綠色和平資深調查員吳浩告訴中外對話,這次在四川所調查到的毀林事件已經向相關部門反映,但還沒有看到對毀林者進行追責。

綠色和平呼籲,國家林業局和住建部應展開調研和評估,並對大熊貓和其他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植物的生存狀態進行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制定生態恢復方案。

借改造之名進行毀林

為了提高森林品質,2009年中國出台了《低效林改造技術規程》,允許對殘次、劣質的天然林進行更替改造。

但是在執行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地方往往採取皆伐和轉換樹種等破壞性方式,使不少天然次生林被轉換為人工林,種上速豐林和經濟林。

皆伐是指在一個採伐季節內,將伐區上的林木全部伐除。 皆伐可以降低採伐成本,而擇伐跟皆伐相比,每立方米要增加人工成本33元。 皆伐對生態環境不利。

利用低效林改造的漏洞對天然林進行採伐並種植高收益人工林,可以帶來極高的利潤。 《低效林改造技術規程》的主要製定者、四川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周立江說,目前發現這個規程存在漏洞,讓利益追求者能夠以「低效林改造」為名採伐天然林。 這將會造成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及其生境的損毀。 當務之急應該是停止針對天然林的更替改造。

潘文婧說,如果不停止,中國三分之一的天然林面臨著被更替為人工林的危險。

林權流轉加劇皆伐發生

隨著中國林權流轉政策的實施,承包商得以獲得小林農手裡的林地來進行大面積連片改造,這加劇了皆伐現象的發生。

綠色和平說,四川雅安各縣都有數千畝天然林在流轉, 這些改造由於面積較大,往往還能成功申請到每畝數百元的國家低效林改造補助。

吳浩告訴中外對話,林農對於天然林的砍伐也持反對態度,發現林子被砍後,環境破壞了,水變渾濁了,大熊貓也不來做客了。 但是,通過把自己手中的林權轉讓,可以一次性獲得一筆收入,對他們來說很有吸引力。

周立江告訴中外對話,毀林地位於大熊貓棲息地,有良好的森林植被。 這些森林如果不砍伐,當地可以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來發展生態旅遊,提高林農的收入。

吳浩說,從根本上來看,不論是林農自發的次生林更替改造,還是承包商通過林權流轉而進行的改造,或者是林場開展的大規模天然林人工化,「與中國所期望達到的低效林改造目的,都是南轅北轍。」

*低效林  low  function  forest :受人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誘導自然因素的影響,林分結構和穩定性失調,林木生長發育衰竭,系統功能退化或喪失,導致森林生態功能、林產品產量或生物量顯著低於同類立地條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種稱。根據起源的不同,低效林可分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根據經營目標的不同,低效林可分為低效防護林和低質低產林。──中國國家林業局《低效林改造技術規程》

*畝:中華人民共和國面積單位。一畝約等於667平方米;15畝等於一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