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史館「未竟之路」特展 赤裸呈現高雄環境運動抗爭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高史館「未竟之路」特展 赤裸呈現高雄環境運動抗爭史

2015年12月03日
本報2015年12月3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後勁反五輕、林園反三輕,1987年解嚴後,台灣反公害抗爭運動的開端從高雄開始。為什麼是高雄?自日治時期開始,高雄承擔著工業城市的宿命,跟隨而來的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發展,犧牲人民健康和自然環境作為代價,自此反對污染的環境運動未曾停歇。2014年發生的石化氣爆,震驚了所有高雄市民,讓人不禁深思,這條追求環境正義的未竟之路,盡頭在哪裡?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在2015年底後勁中油高雄廠關廠前,策畫了「未竟之路—高雄環境運動啟示錄」特展,回顧高雄環境運動的歷程,透過展覽讓參觀者了解過去在高雄發生的重大公安事件和環境運動。

高史館未竟之路特展,展出反五輕運動的歷史紀錄。攝影:李育琴
高史館未竟之路特展,展出反五輕運動的歷史紀錄。攝影:李育琴

3日,高史館館長王文翠的特展開幕記者會上說:「希望能讓大家對環境運動的參與者能夠感同身受,對這塊土地更加疼惜,展覽也期望參觀者不只是觀眾,能對經濟發展和環境運動間有所省思。」

環境運動  是高雄歷史重要的一部分

王文翠指出,這次展覽在去年八一氣爆後開始策劃,當時與地球公民基金會、美濃愛鄉協進會、後勁社會福利基金會、大林蒲的金煙囪文化協進會等民間團體接洽,收集來自民間的資料紀錄,「因為這是高雄歷史重要的一部分,應該把這些非常重要的文獻資料留下來。」

除了辦理此次展覽,高史館也將環境運動的重要文獻資料保存於館內,為高雄歷史留下紀錄。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展出民間團體發起抗爭行動的展覽,讓許多人感到意外。成大台文系副教授、也是本展顧問鍾秀梅表示,高史館策畫這麼進步的展覽,是過去少見的。以往官方機構策展,總會迴避政治敏感的問題,而今天環境運動主題展能夠在高史館展出,代表這些長期以來堅守基層的運動者,受到肯定。

鍾秀梅細數過去20年在高雄發生的公害反抗運動,她說,包括後勁、大林蒲、美濃等這幾個地方,都屬於公害共同體,儘管有些在城市,有些在農村,可是我們共同面臨一樣的問題,因為政府要發展高耗能、高耗水的工業,在地居民因為這樣的發展而受害。

她認為高雄的經驗,可以成為台灣各地的經驗借鏡,希望能從這裡出發,展開更多環境公害教育,並讓學校作為教材,讓這個島嶼可以越來越好。

1987後勁反五輕  環運聖地、典範

在「未竟之路」特展入口,以水管串連標示出高雄環境運動大事記,象徵高雄發展石化工業,透過地下管線串聯的各個工業區。高雄成為工業城市,是源於日治時期興建高雄港,以發展重工業,而國民政府來台後延續了日本政府的政策,猶如一場難以擺脫的夢魘。

高史館未竟之路展,高雄環境運動大事記。攝影:李育琴
高史館未竟之路展,高雄環境運動大事記。攝影:李育琴

歷經28年的後勁反五輕運動,被譽為台灣環境運動的聖地之一,當時後勁居民堅決反對中油高雄煉油廠擴廠,發起長期的圍廠抗爭,且堅拒回饋金,發起全台第一次公投,終於讓政府承諾五輕於2015年關廠,立下了環運的典範。

展覽中可見過去抗爭行動的照片和影片、文物等,展現高雄人長期以來對抗污染的無奈和意志。

2015年剩下不到一個月,五輕確定關廠、中油即將搬離,後勁中油遷廠促進會執行長黃佳平致詞時表示,「後勁長輩們如果在場的話,第一句話一定是感謝大家對後勁的支持與關心。」

「雖然高雄煉油廠今年關廠,可是污染並沒有消失,」黃佳平指出,「中油煉油廠搬到大林蒲,輕油煉解廠則遷去林園,因此污染並沒有在高雄消失,而且污染是會擴散的。」

學者研究指出,居住在石化廠周邊三公里都是健康風險偏高,他質疑,高雄哪個地方是距離工業區三公里以上的?他希望這次展覽藉由過去發生過的環境污染,能夠提醒大家,還有更多事情要做,污染並沒有離開。

後勁當地社團將在12月31日舉辦後勁跨年晚會,黃佳平邀請民眾一起參加,「讓我們看著中油離開,然後監督它不要在其他地方製造更多的污染。」

犧牲體系下的未竟之役  面對怪獸,要繼續努力 

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邱靜慧表示,美濃反水庫運動看似有了成果,行動好像已經停止,但其實他們仍存在於這個犧牲的體系中,同樣的事情還是一再發生。她提到,近日自來水公司計畫在旗山地區挖掘地下深水井,以供應大高雄地區的用水,再度引發美濃農民對政府搶水的不滿抗議,「大家應該思考這些被體制犧牲的人。」

高史館未竟之路開幕表演,美濃反水庫運動後仍持續面臨工業區搶水、空污等議題。攝影:李育琴
高史館未竟之路開幕表演,美濃反水庫運動後仍持續面臨工業區搶水、空污等議題。攝影:李育琴

小港區的鳳鼻頭、大林蒲居民,就是這些被體制犧牲的人。小港區鳳興里里長洪富賢說,「恭喜後勁脫離了污染。」

洪富賢為了替地方發聲,成立金煙囪文化協進會,也提供本次展覽許多過去抗爭資料。他感嘆地說,大林蒲40年來從綠色稻田轉變為煙囪城,而近年政府又想在當地設立遊艇製造專區,唯一可呼吸新鮮空氣的西南風都不讓他們吹,因此當地居民多次抗爭,目前暫時擋下該計畫。

高雄歷史博物館表示,「未竟之路」展覽不只是高雄環境運動史的回顧,更是赤裸地呈現高雄的環境破壞史,從後勁、美濃、大林蒲到林園,面對怪獸,這場戰役希望大家一起繼續努力,藉由這個展覽號召更多人,投入這場未竟之役。

「這個城市的未來要怎麼走,方向是什麼,我們應該要有堅強的意志去對抗傷害這座城市的事。」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