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主要河流的發源地西藏高原,大片土地正在遭受沙漠化的侵蝕;中國最高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CAS)認為,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中國科學院(CAS)11月發布的《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報告指出,隨著西藏高原沙漠化程度加劇、速度加快,大片寶貴的草原和濕地都退化成了沙漠。
西藏高原擁有世界上除南北極以外最大的淡水存儲量,素有「第三極」的美稱;此外,它還是亞洲主要河流的發源地,供應了下游14億人口的用水。 草原、高山草甸、濕地和永凍層的流失,對中國和南亞各國的環境安全都會產生嚴重影響。
100多位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參與了這項為期三年的評估,其中包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成員秦大河 。 該評估報告據稱是「一份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挂靠(任何)組織機構,由科學界獨立完成的評估報告。」
沙漠擴張
報告指出,西藏高原變暖的速度已經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中科院科學家預計,截至本世紀末,西藏高原地區的氣溫最高將上升4.6攝氏度。 因此,高原地區冰川體積縮小、湖泊面積擴大以及河道流量增加等情況表明,該地區的水循環正在加速。 隨著水循環的加速,沙漠化問題在西藏高原上四處蔓延,並將繼續惡化。 隨著永凍層的融化,日趨惡化的沙漠化問題將會成為造成西藏高原環境退化的罪魁禍首。
找到最新的數據並不容易,因此無法確定西藏高原上已經有多少土地退化成了沙漠,但《中國沙漠》雜誌2001年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1995年,3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退化為沙漠,面積約為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75倍(約台灣面積的8.7倍)。 另外,研究還確定了3萬平方公里存在沙漠化危險的土地。
沙漠化正在西藏高原的每一個角落蔓延,其中一些地區的情況尤為嚴峻。 有報導稱,在被稱為「高原之腎」的四川若爾蓋濕地,沙漠化正在以每年10%的增速侵蝕這片土地。
亞洲水塔化作塵土
有「亞洲水塔」之稱的西藏高原是亞洲10條主要河流的發源地。 然而,這些河流的源頭正在遭受沙漠化和土地退化的侵蝕。 例如,國家保護區三江源地區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三江源地區對下游的水量輸送佔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湄公河)總水量的15%。
受影響最為嚴重的是雅魯藏布江(印度稱布拉馬普特拉河)以及長江的源頭,那里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情況已經隨著河流蔓延至群山之上。 長江東流穿過了整個中國,哺育了這個國家最大的經濟區。 而其上游流域3.3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退化為沙漠,這也是發源於西藏高原的所有河流中,上游沙漠化最為嚴重的一塊區域。
在長江源地羌塘高原 ,氣候變化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改變著那裡的地貌——冰川和凍土面積縮小,西南地區降雨減少。 與此同時,植被也在退化,草原成了荒漠。 黃河上游流域的情況也並不比長江好。 中科院研究表明,過去30年間,黃河源地遭受沙漠化侵蝕的土地面積新增了2745平方公里。 在青海省南部的瑪多縣 ,一塊塊分散的退化土地已經漸漸連成了一條長長的沙漠帶。
永凍層融化
導致西藏高原沙漠化的原因有許多,有自然物理的因素,也有人為管理不善的原因。 地理、氣候變化、鼠害以及人類活動都加劇了沙漠化的過程。 科學家總結稱,氣候變化導致的永凍層融化是長江源地的一個主要威脅。 永凍層是多年凍結的石土層,支撐著青藏高原2/3的土地,是高原上碳和水的重要存儲介質。 評估報告中說,地表以下的「活凍層」在夏天會融解,而這一層凍土正在變得越來越厚,溫度也越來越高。 報告指出,活凍層正在以每年3.6到7.5毫米的速度增厚。
報告預計,在本世紀餘下的時間中,永凍層將持續融化。 而濕地的存在有賴於永凍層的特性:夏天,活凍層融化為濕地補充水量;終年不化的下層凍土又能防止水分滲入土壤之中,促進地表生態系統的發展。 在西藏高原的一些區域,凍土層的融化加劇了當地牧場退化和沙漠化的情況。
針對黃河源區的研究認為,犛牛和羊群的過度放牧以及未採取適當保護措施的耕種行為是造成這一脆弱地區沙漠化的主要人類活動。 氣候變化,尤其是不斷上升的氣溫也是加速這一自然過程的推手。
基礎設施和採礦
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導致沙漠化的原因之一。 中科院研究人員調查了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這兩大交通建設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之後,在報告中總結道,由於缺乏生態系統和永凍層保護相關的知識,項目建設已經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衝擊」並且威脅著項目本身的穩定性。 對生態系統造成的衝擊包括進一步的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幾十年來,採礦也對西藏高原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西藏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針對這些資源的開採雖然仍處於初期階段,但由於礦井多位於交通閉塞的偏遠地區,監管和規範工作變得十分困難。 隨意採礦作業和傾倒垃圾會導致水污染和其他環境問題,進而加劇了水土流失、山體滑坡以及其他自然災害出現的風險。
報告稱,2010年以來,政府已經加大了對採礦業環境問題的監管,已有40家不達標企業被勒令停止作業。
政府保護
人們擔心西藏高原很可能會成為未來全球重要的沙源地之一 。 為此,中國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高原地區的環境保護。 2009年和2011年,國務院分別發布《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以及後續的詳細計劃 ,對未來20年西藏高原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規劃。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央財政用於治理西藏高原沙漠化問題的投入高達4.7億元。
政府表示,這筆資金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西藏林業部門的數據顯示,國家生態修復工程「退耕還林」項目已經在抗擊雅魯藏布江、拉薩河以及年楚河(雅魯藏布江中段最大的支流)這三條河流河谷的沙漠化問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據稱十年來,該項目已經使輕微沙化的土地面積減少了63.6%,重度沙漠化的土地面積減少了30%。然而,中科院最新科學研究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90年代,長江上游源區沙漠化處於相對穩定的階段,但2000年以來,就在政府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後,該地區的沙漠化卻不斷加劇。
蔡佩融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