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豆花標示「非基改」專家:可信度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豆漿豆花標示「非基改」專家:可信度低

2015年12月28日
摘錄自2015年12月26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大眾重視食安、基改問題後,不少標榜非基改黃豆的招牌出現,到底可信度有多少呢?專家說「可信度約只有1%」,尤其是一般早餐店的豆漿還有攤商的豆腐、豆花更是少之又少。

高志明說,事實上,台灣進口的黃豆95%以上,都是「基改黃豆」。

每年台灣基改與非基改的進口比例也許會有些許差距,不過,從2014年的數字觀察,台灣進口243萬噸黃豆,糧商估計約有2.5萬噸是非基改黃豆,也就是說非基改黃豆約只有1%,99%屬於基改黃豆。

黃豆進口金額,依每噸450元美元價格計算,一年規模高達新台幣313億元;台灣本地自產的黃豆是非基改黃豆,量極小。

依農委會2013年公告,台灣黃豆用途,13%用於飼料,12%供食品用,75%用來榨油。

基本上植物油公會早已坦承,台灣大豆油所採用的黃豆全是基改黃豆,至於飼料用的黃豆,理論上採用非基改的機率等於零,非基改黃豆主要還是用在食品上,但由於比例懸殊,專家評估,即使是初期加工產品,包括豆漿、豆腐、豆花、豆乾、豆皮、大豆蛋白製的素肉等產品,估計99%都屬於基改黃豆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