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膠市場「一吃兩命」 石首魚、鼠海豚雙雙瀕絕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中國花膠市場「一吃兩命」 石首魚、鼠海豚雙雙瀕絕

2016年01月14日
本報2016年1月14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對許多人來說並非食物的魚鰾,中國人卻願意花2000英鎊(新台幣約10萬元)買來吃。中國市場對加灣石首魚(totoaba)魚鰾(又稱花膠)的需求,不只將石首魚逼向滅絕,也連帶讓全世界最小的鼠海豚——加灣小頭鼠海豚(vaquita)遭殃。

今日全世界只剩下不到100隻小頭鼠海豚,沒人知道到底還剩下多少隻石首魚。保育人士希望這週在日內瓦的華盛頓公約會議可以採取行動。

Clare Jim(CC BY-ND 2.0)

花膠是昂貴的中國傳統食物。圖片來源:Clare Jim(CC BY-ND 2.0)。

中國富人買花膠 送禮、投資都來

環境調查組織(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最近發佈石首魚魚鰾貿易的調查報告「雙重滅絕」(Dual Extinction)。報告顯示廣州、香港甚至網路上都還公開販售石首魚魚鰾。

魚鰾又名「花膠」,由於價格高昂,近兩年跌價60%-80%後仍介於1750英鎊至6500英鎊之間,國外也稱做「海中古柯鹼」。EIA海洋專案主持人Clare Perry指出,魚鰾主要購買者是中國富人,作為收藏品或禮品,甚至投資標的。

魚鰾是魚類體內控制浮力的器官。傳統中藥觀念認為石首魚科的魚鰾可治療許多病症。然而,科學界並未發現魚鰾具有任何療效。

流刺網捕花膠 鼠海豚成網中冤魂

石首魚魚鰾和小頭鼠海豚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漁民用流刺網捕捉石首魚,經常連帶捕捉到小頭鼠海豚,導致牠們溺死。

小頭鼠海豚。圖片來源:OCEAN TREASURES。

小頭鼠海豚常意外出現在漁獲當中。圖片來源:OCEAN TREASURES。

1997年,保育人士統計野外小頭鼠海豚個體數約567隻,去年只剩下97隻。個體數下降的主因是加州灣捕魚、蝦、鯊魚的流刺網,石首魚流刺網最近也越來越多。

Perry說,要拯救小頭鼠海豚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小頭鼠海豚活動範圍內的刺網全數移除。

小頭鼠海豚。圖片來源:OCEAN TREASURES。

小頭鼠海豚是全世界體型最小的鯨豚。圖片來源:OCEAN TREASURES。

小頭鼠海豚(Phocoena sinus)不但是全世界體型最小的鯨豚,也是活動範圍最狹窄的海洋哺乳動物,只出沒於加州灣北部23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小頭鼠海豚生性害羞,因如熊貓的臉部特徵而聞名。

跟小頭鼠海豚一樣,成年石首魚只出沒在加州灣。雖然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極度瀕危,卻沒有人調查石首魚超過35年。長壽的石首魚體長可達兩公尺,體重可超過90公斤,在科羅拉多河三角洲產卵。

小頭鼠海豚。圖片來源:OCEAN TREASURES。

流刺網讓小頭鼠海豚逃無可逃。圖片來源:OCEAN TREASURES。

在保育人士數十年來的呼籲之下,去年4月墨西哥政府總算採取實質行動,在小頭鼠海豚棲地發佈兩年期的刺網禁令。禁令內容包括補償受影響漁民,並協調墨西哥海軍協助執法。

不過專家擔憂,這個禁令可能來得太晚。EIA指出,石首魚的市場價格以及中國官方遲緩的反應,可能利誘部分人士鋌而走險,繼續使用刺網。

海關不會仔細查 禁令形同虛設

EIA秘密調查發現,雖然是違法生意,廣州和香港仍有8間店舖公開販賣石首魚魚鰾,尤其廣州的店鋪人員,甚至不把禁令看在眼裡。

「一般而言,商人知道販賣石首魚是違法的,也知道這種魚只有墨西哥才有,並聲稱在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走私石首魚相當容易,因為海關不會仔細檢查每一件魚鰾運輸品。」EIA報告中寫道。

除此之外,報告也強調杜絕網路非法販售的重要性。過去10年來,非法野生物販賣在網路上蓬勃發展,包括電子商務和社群網站,而且難以根除。

「小頭鼠海豚跟石首魚都受到國家與國際法令保護,更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受保護物種。但是沒有實質有力的執法,空有這些法令也沒有用。」Perry表示,「華盛頓公約必須清楚表達石首魚魚鰾販賣是嚴重問題,影響兩種瀕危物種,應快速加強執法,尤其在中國大陸和香港。」

花膠又稱魚肚,一種由大海魚的魚鰾製煉成的大塊白色膠狀物體,中國傳統的名貴食品,「鮑參翅肚」中的「肚」所指的正是花膠,亦為中國「四大補品」和「海八珍」之一。普通魚的魚鰾給曬乾後稱為魚肚,而昂貴魚的魚鰾在曬乾後則稱為花膠。(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香港餐務管理協會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