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國防相輔相成 蟾蜍山百年聚落獲全區保存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文資、國防相輔相成 蟾蜍山百年聚落獲全區保存

2016年01月14日
本報2016年1月14日台北訊,實習記者何沛怡報導

台北市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於13日召開會議,劃定公館地區蟾蜍山聚落的文化景觀保存範圍。國防及警政單位表示,蟾蜍山所涵蓋的軍事區因涉及駐地安全問題,不應劃入。但委員會認定軍事管制與文化景觀劃定對於該地保存可以相輔相成,最後決議將全區納入保存。

位於台北市公館鬧區旁的蟾蜍山眷村「煥民新村」,是目前台北僅存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空軍眷村。從2013年喊出將拆除改建台科大學生宿舍,歷經在地居民、藝文界人士如侯孝賢等發聲支持保留。終在13日獲得全區保留承諾,為台北市民留下一見證時代歷史的文化資產。

蟾蜍山聚落全景,攝影:Monica;圖片來源:蟾蜍山:老公館 心聚落

蟾蜍山聚落終獲全區保存。攝影:Monica;圖片來源:蟾蜍山:老公館 心聚落

見證百年軍事及農業史 人文自然和諧共存

蟾蜍山聚落流傳著呂洞賓施法將蟾蜍精變成化石的神話,因此得名。當地保存了清代以來的軍事及農業歷史,結合「聚落」、「生態」、「軍事」,和「歷史農業」元素。居民表示,蟾蜍山聚落是土地利用的生活範本,符合文化景觀結合人、自然、生活的定義,在地人從小到大就深知居民生活如何配合自然。

而瑠公圳流經此處,蟾蜍山也同時涵蓋了清代的古道,並保存了日治時期的蠶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等,具有相當的歷史及文化意義,表現了人文和自然互相影響的結果。大安區學府里里長說:「文化景觀與歷史建築是不同的,因為文化景觀涵蓋了過去及現存的人、事、物,若不即刻進行保存,便容易被現代化設施取代。」

文化與軍事的折衝 景觀保存能否顧及安全?

然而因此聚落包含軍事管制範圍,國防部及警政單位皆在審查會議上表示,在軍事區上從事文化建築,或繪製文化景觀保存所需要的圖面,會涉及公務秘密;開放參觀更會影響駐地安全,因此他們建議將軍事區排除在文化景觀範圍之外。

蟾蜍山之歷史疊層及文化景觀分區。資料來源:好蟾蜍工作室─蟾蜍山文化景觀議題整理

蟾蜍山之歷史疊層及文化景觀分區。資料來源:好蟾蜍工作室─蟾蜍山文化景觀議題整理

不過,文化資產委員郭瓊瑩及夏鑄九都認為,國防軍事安全若能配合文化景觀保存,將能更有效地保存當地不受開發破壞,其他發言的委員也有相似看法,因此最後決議將軍事區納入,之後便可進行公告。

夏鑄九指出,軍事管制與文化景觀保存並不衝突,不做登錄,反容易有開發力量進入,妨礙軍事管制。鄰近的寶藏巖已是很成功的案例,成為可推出國際的文化資產,因此蟾蜍山文化景觀保存有良好先例可循。

郭瓊瑩表示,該地從清代以來便是重要軍事隘口,有豐富軍事歷史,目前是因為國防部才得以保存,所以也應以國防管制為優先。因此在納為文化景觀後,應與警政和國防機關研擬管制規則。

文化資產委員郭瓊瑩認為軍事區也要納入文化景觀,但也應該以國防管制為優先,擬定先關規則。攝影:何沛怡

文化資產委員郭瓊瑩認為軍事區也要納入文化景觀,但也應該以國防管制為優先,擬定相關規則。攝影:何沛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