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田日記】學田觀察 | 環境資訊中心
猴年特刊

【學田日記】學田觀察

2016年02月05日
作者:比西里岸學田小農夫

我們所居住的淺山地帶、沿著海階河階開墾的梯田,大部分休耕或荒廢多年。人逐漸離開之後,動物的空間似乎逐漸擴張。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從海岸數來第一層海階的田區Kadis,是台東工作站背後的靠山,在冬天與春天的晚上9點至半夜,經常從Kadis傳來山羌(Mancer)叫聲,只要安靜下來,在工作站的屋裡就可以聽見。在四下無人的曠野裡,山羌來到海角吼叫,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呢?

同樣常聽到的野聲還有──猴子(Lotong)。在白露時節的某個下午,我在最高的山路上遇到猴群。

在學田的田裡工作時,猴群常在上坡的竹林間穿梭活動,但近一年來,學田農地西側及南側的竹林,紛紛遭到人為開發的滅絕。西側坡地是為了「讓土地有人使用的痕跡」,不是「荒廢」,以便讓土地能留在開墾者手上,所以大動作下藥、焚燒,剷除了蔓延在坡上的竹林。南側的竹林更慘,土地易主之後,新任地主將土地四周的竹林及樹林幾乎全數剷除,尤其是那些擋住海景的植物,在農人減少擾動的幾十年後生長繁茂,不意在幾周內旋即消失。

原來,這種「開發」的躍進感,來自原生土地的破壞,

或許,荒蕪中建立起來的所有東西,看起來都特別美好吧。

山路上遇到的猴子發出警告聲,並搖動樹梢,像是提醒高高站在上坡路肩的我──「底下還有我們呢!」「你是誰?要幹嘛?」我安靜地待了一會兒,猴群先是離開後,又回來,並從樹縫間看我,我也從樹縫間看到了牠們。

想起9月初擺攤時,遇到一位年輕男子,據說從國外回來。編織月桃的過程中,他跟友人們聊到東河鄉登仙橋附近的猴子很多,去玩的時候也遇到猴子們的襲擊(搶人類身上的東西),年輕男子直接說,

「要解決猴子產生的問題,應該要撲殺一些減少數量。」我聽了大驚,當下就回問他,問題應該是人類不當餵食與其他打擾猴子生活的行為導致,怎麼出了問題就要叫猴子償命呢?

初秋的山坡上,猴群應該也看到了下方的「農舍」幾乎完工,屆時牠們又將如何適應這群新來的「鄰居」呢?

吹著落山風也開始感到冷了。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