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森林日專題:區域合作推動森林認證
昨(21日)是世界森林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中華造林事業協會、立委陳曼麗於立法院召開「世界森林日‧接軌國際森林認證」記者會,表達推展森林認證對台灣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性,並邀請到來自馬來西亞砂拉越的環保團體與環境諮詢顧問黃孟祚與會,就非法木材進出口議題展開交流。
呼籲綠色經濟不能停擺
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台灣森林認證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炯錫教授說明,過去台灣阻擋了林務局繼續伐木,80年代後環保保住之後,林業應該能開始發揮經濟、社會、文化的效益,惜迄今國家森林政策幾乎萎縮。
1992年聯合國在地球高峰會通過「森林原則」(Forest Principle),希望透過森林認證的方式,遏阻毀林及加強森林的經營管理,達到兼顧生態保育與森林資源合理利用的目標,翌年成立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再隔年推動FSC認證,如今世界有5億多公頃的森林被認證。協會自2011年推動FSC,但台灣目前還沒有太積極的作為,林務局也不太動,「210萬公頃的森林都沒有用農藥,正可以好好推森林認證,不只保護環境,亦可發展經濟效用。」
他提出五點訴求:一、認證落實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並顧及原民與勞工權利;二、認證產品(列入環保標章)納入優先採購、打開市場、落實里山倡議;三、發揮15萬公頃竹林的木材、竹筍、生質能效益;四、伐採利用20萬公頃人工針葉純林並提高生物多樣性;五、保護原始林並永續利用愛玉、精油、野蜂蜜等產品。
「竹林永續輪伐,它長得很快、具綠能經濟的潛力。每公頃約30萬的收益,15萬公頃加起來一年好幾百億,產生的電力預估可占全國2.5~5%總用電量。」劉炯錫補充,不用林務局單位一年花好幾百億的預算卻缺乏產值。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李安勝系主任則認為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以台東布農部落為例,正在協助將其900公頃的森林轉化認證,雖然台灣有竹炭產業,但竹炭沒有取得FSC認證,影響銷路欠佳,現在導入文化創意產業促進行銷,增值又固碳,邁向綠色能源部落。
區域合作 阻止違法木材進口
達邦樹成員烏舜安咿則報告東馬砂拉越(Sarawak)失控的伐木活動,她表示,2/3為熱帶雨林的砂勞越位於婆羅洲西北部,擁有40多個原住民族,以大自然生態及豐富文化聞名世界。然90%的森林遭砍伐至少一輪,原始赤森林僅剩5%,馬國熱帶雨林的消失速度高居全球之冠。
前首長泰益瑪目執政超過30年,其家族與商業夥伴長年勾結貪腐運作,濫用伐木執照自肥,犧牲人民福祉,幾乎將整個砂州天然資源洗劫殆盡。大部分伐木業者者為六大掛牌公司[註1]控制,均與前首長相關聯,且雖有執照卻非法、不合理地運用。非法伐木包括:越界砍伐,伐採未足齡、受保護的樹木,或位於高斜度陡坡、河道緩衝地段的林木,造成浮木淤積、溪流汙染、樹種消失、原住民習俗地(NCR)[註2]被侵占等問題。
達邦樹.無聲的吶喊(The Silent Scream of Tapang Tree)這個名字,便來自一個受保護的植物品種:「一種砂拉越常見的高大樹木,生長在東南亞低海拔的熱帶雨林中,高度可達88公尺。其樹幹光滑,樹枝離地面30公尺,並自然地吸引森林巨蜂來築窩釀蜜。蜂蜜的價值曾經保護它免受砍伐的厄運,當地居民只能採用自然倒下的達邦樹為木材。」
據砂拉越木材工業發展機構(STIDC)公布2015年最新資料顯示,台灣是砂拉越木材產品的第二大進口國,主要為原木、鋸木、夾板、薄板4個項目。因馬來西亞的木材認證制度不具國際信譽,即希冀通過主要進口國的合法木材採購政策,如立法限制非法木材進口,藉以改善生產國的林業管理,終止濫伐毀林的活動,保障原住民的生存權益,乃為達邦樹主張倡議之核心重點。
環境正義在四方
依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14年發表「森林生命力報告」(Living Forests Report)指出,隨著全球人口的增加,至2050年森林砍伐量將暴增為目前的3倍,此趨勢必然會侵害到已逐漸減少的原始天然林。而被視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其損失正不斷加劇,所衍生的非法伐採與貿易等問題,已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比如2013年起歐盟執行木材採購法令,所有進口必須證明合法來源,比如聯合國森林論壇擬於2020年通過全球禁止天然林木材貿易的議案。
而2012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立「APEC打擊非法伐採林木及相關貿易專家小組」(EGILAT),同年起台灣亦出席該會議。林務局造林生產組李允中組長補充,除參與Apec與國際積極合作,致力發展區域性協議共同打擊非法伐採與貿易;四月同仁將赴布拉格參加歐盟工作坊,取經立法程序,以健全國內制度,以前進口業務隸屬工業局,林務局只負責國產木材,未來將進行整合;同時,需盡快建立國家森林經營準則和指標。另一方面,台灣木材自給率不到1%,人工林產業的發展刻不容緩,其約占森林總面積約20%,2014訂出人工林產業發展方案,明年2017年將完成現況全面清查,作為規劃評估之用。
今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題為「森林與水──維持生命與生計」(Forests and Water | Sustain Life and Livelihoods),參訪團兩位東馬內陸原住民現身說法分享經驗,伊班族Nicholas Bawin和本南族Joe Tung,他們都參與了2013年10月起義的反峇南水壩運動(Stop Baram Dam)。
原住民習俗法專家Nicholas說,我們的生活原始,重度倚賴森林資源維生,習俗地屢屢遭背後有政府撐腰的大財團侵害,雖然每次打官司常勝訴,但政府強勢技術操作無法拿到賠償,還是一直發給伐木執照,馬來西亞的環保團體很難阻止,只能透過貿易的限制來處理,希望台灣可以協助。本南族,最後一個仍保持遊獵習慣的少數民族,社區工作者Joe說,捍衛家園我們很團結,僅存小部分的原始林,長期努力保護約1,600平方公里的傳統領域。希望台灣政府可以遵守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禁止危害原住民地區的木材進口。
立委陳曼麗則表示,台灣要跟國際接軌,打擊非法木材的進程,得加速進行,等林務局從布拉格回來後,四月進行質詢、五月辦理公聽會,制定新的法條,希望今年有新的作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