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自然文化的南方契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回應「自然文化的南方契機」

2001年03月16日
作者:吳俊賢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系兼任副教授)

環境資訊電子報3月6日刊登陳玉峰「自然文化的南方契機」,內容有誤導民眾之處,特此回應。首先,該文第二段談到所謂生命歧異度(species diversity)。文章應求信、達、雅,翻譯名詞更應小心。"diversity"譯為「歧異度」或「多樣性」都通,但"species diversity"譯為「生命歧異度」就差很多了。"species"意為物種,"species diversity"就是物種多樣性,而物種多樣性正是生物多樣性的一個層次。生物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指地球上千萬種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它們所擁有的基因以及由這些生物和環境所構成的生態系。生物多樣性包括了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物種多樣性(species diversity)和生態系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三個層次。

其次,文中談到「台灣的『歷史科學(historical science)』至今依然無能產生」。姑且不論「歷史科學」是與歷史、考古學有關,或真正如陳玉峰所云:是生物學所探討的「演化的因果關係(causation)」,請問那一門學科理論之研究不是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歷史學、考古學、生物學、遺傳學、森林學都是如此,都是科學的一種。陳玉峰將正統的森林經營批評的一文不值,正顯示其對傳統的與現代的森林經營理論的無知與門外漢,原本不值有識之士多費唇舌與之爭辯。但為顧及廣大民眾知之權利,筆者願意在此不厭其煩說清楚、講明白。對於陳玉峰一再撰文攻擊林業,筆者除為其造口業感到遺憾之外,對環境資訊電子報未加審慎審查其文即予以刊登,也同樣感到遺憾。

陳玉峰一再攻擊林業,全盤否定森林經營之理論與林業執行成果,卻又在過去三個年度(87~89年度)每年向林務局申請到百萬元以上之研究經費,真讓苦哈哈的各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們看傻了眼,也對林務局的大手筆與大氣度佩服的五體投地且屁滾尿流。如果罵得越兇就可得到越多的補助經費,陳玉峰可說是個中翹楚,深得三昧。如果被罵得越兇就給得越多錢,林務局可說是忍者龜王,勾踐、韓信自嘆不如。

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舉行的聯合國環境及發展大會(UN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亦即世界高峰會議(World Summit))期間,世界各國開始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 1993年12月29日生效。生物多樣性公約成立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透過該公約締約國的努力,來推動並落實公約之三大目標:保育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其組成;及公平公正的分享由於利用生物多樣性遺傳資源所產生的利益。因此,從「生物多樣性公約」之三大目標來看,對於生物資源並不主張封存,而是主張永續利用。

1997年第11屆世界林業大會在土耳其Antalya舉行,強調森林經營應基於生產、保護、環境以及社會等功能之平衡,並認為永續經營之對象應涵蓋人工林與天然林。

陳玉峰與其他環保人士為推銷其封山索林的保育理念,過去發動社會運動反對棲蘭山枯立倒木整理,主張成立馬告國家公園。棲蘭山枯立倒木整理已於88年6月全面停止,成立馬告國家公園則因原住民的激烈反對而可能胎死腹中。我們的環保運動好像是聖戰,不食人間煙火,都沒有考慮到社會成本。檜木林枯立倒木整理被說成為製造「阿扁牌檜木衛生紙」,棲蘭山的扁柏說是全世界最後的扁柏林,真是笑掉林業人員的大牙。我不相信這些環保人士家中沒有一塊檜木製品,如果是木製老房子或舊裝潢都很有可能是檜木。如果是檜木製品,環保人士是否要捐出或拆掉,以貫徹其環保主張。檜木是寶,就是因為其有用處、廣泛被使用、且台灣民眾喜歡它。檜木如果不能用,那還稱什麼寶?棲蘭山枯立倒木整理真的會破壞棲蘭山檜木林嗎?還是對檜木林之下種、更新、生物多樣性反而有幫助?據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最近之研究指出:「枯立倒木整理作業破壞棲蘭林區檜木林的機會幾乎不存在」。請大家親自到棲蘭山做見證吧。

【原相關文章】自然文化的南方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