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業運動 別賣爛水果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新農業運動 別賣爛水果

2006年08月08日
作者:雷立芬(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

接連三天(《聯合報》)民意論壇都有讀者討論在產地花錢買到爛水果的經驗,相信還有不少消費者也有類似的經驗。事關農產品信譽,卻不見農政單位回應。6月底,農委會曾宣布推動「新農業運動」,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並且要舉辦「十大經典農產品」票選活動推廣國內優質農產品。如果消費者一再被騙,還有誰願意支持國產農產品?

以鮮食為主的農產品,一般保存期間短,若運輸過程漫長而且沒有完善的保鮮設備,到消費者手上時,可供鮮食時效更短。由生產者直銷給消費者,包括消費者到產地購買,是最短的運銷途徑。多年前推廣之觀光果園採果,即是可行方式,但不少農民因不堪消費者過度濫採、試吃的虧損,而終止類似作法。

在產地購買農產品,若非商家刻意蒙騙,消費者與生產者可以達到雙贏,筆者過去一再建議,政府應該積極建設農產品集散地,除了作為農民做產品分級、包裝、冷藏以及廢棄物處理之場所外,還可以作為零售場所,讓消費者直接向農民購買。

過去農政單位喊出「一鄉一特產」的口號,但是水蜜桃除了桃園縣復興鄉生產外,南投縣仁愛鄉清境農場也生產;柚子除了台南縣麻豆鎮生產的有名,花蓮縣瑞穗鄉的鶴岡文旦一樣享盛名。各地產品或有口感差異,不過消費者胃納有限,若非極具特色,要吸引消費者車舟勞累去購買,談何容易。更何況,該產品到處可以生產,濫竽充數者當然防不勝防。因此,要建立農產品品牌、商譽,如何落實「一鄉一特產」的政策目標,農委會還要加把勁。

建立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是農委會目前的施政重點,然是否已經完善規畫且具體可行,有無適當民間機構可以執行,都還有待各方意見的彙整,此時農委會卻已對外甄選民間機關委託辦理認證業務,似有規避監督、輔導責任之嫌。

新農業運動要讓台灣農業亮起來,農政機關繼續加油了!

原載於2006/8/8《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