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認養步道 讓國家公園保育網絡無死角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公園

民間認養步道 讓國家公園保育網絡無死角

2006年09月20日
作者:李育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民間力量的參與、與地方社區結合,成為公部門針對步道維護管理的一項有利方針。(圖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在國家公園推動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及觀光遊憩等主要工作業務之中,步道的建置與維護,是很重要的基礎項目之一。步道,讓人們以較不具破壞力的方式,親近山林,以雙腳踏訪富含寶貴自然資源的保護區,享受高山林立的台灣所獨有的山岳風情、自然景觀和人文史蹟。透過步道,國家公園管理人員得以進行導覽解說,在大自然的教室中,以最直接的方式傳遞生態保育的觀念。

然而步道的環境管理與維護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在國內生態旅遊的風氣逐漸推廣之際,國家公園即是民眾踏訪自然、認識生態的最佳場所。人潮的增加,加上步道的易達性,除了對解說導覽的需求增加外,山林裡的自然環境也面臨考驗。因此,加入民間力量的參與、與地方社區結合,即成為公部門針對步道維護管理的一項有利方針。

草根力量.生態保育的一劑良方

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仍持續「佐倉步道」的導覽、解說教育(圖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位於加勒比海旁哥斯大黎加的「Tortuguero國家公園」成立於1970年,是保育綠蠵龜產卵地的重要保護區。在此之前,當地上岸產卵的綠蠵龜都被補殺,製成烏龜湯,成為歐洲人的美味異國佳餚,使得綠蠵龜幾乎要面臨絕種。在保護區設立之後,管理單位推廣生態旅遊,外來遊客有熟知當地動植物生態以及文化的當地人陪同參觀,當地村民只要接受過國家公園的解說員訓練,即可取得導覽許可證,帶領遊客觀看綠蠵龜產卵,而政府規定,非當地人是不能進行烏龜產卵的導覽工作的,Tortuguero國家公園如此結合民間的力量,達到生態保育與教育推廣的目的。

在國民信託熱絡發展的日本,民間力量匯集和投入自然環境資源的保護,也相當成熟。日本白神山地因被列為世界遺產,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因此政府部門推動由當地退休者或獨資經營的地區居民作為解說嚮導,在冬季雪封時期,也進行生態調查或其他相關業務。透過民間力量的投入,利用在地的知識,是善用社會資源的一劑良方。

在國內,位於花蓮秀林鄉由林務局管轄的國家區域步道「佐倉步道」,曾在2005年由民間團體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認養,成果也令人驚豔,除了進行步道自然資源調查,每月排定2次共同調查日,到現場調查拍攝與鑑別記錄,並且辦理免費步道解說服務,以及「登山健行除蔓活動」等大型活動。雖然礙於民間團體經費有限,荒野花蓮分會的「佐倉步道」認養,僅進行了一年,但是「我們在做的事和之前沒有太大的差別,」荒野花蓮分會的佐倉步道定點組章組長說,荒野保護協會在此之前,就在這個地區辦過兩年多的定點觀察活動,而今步道導覽、解說教育仍持續進行。2006年,卸下認養身分的荒野,並未放下對佐倉步道地區生態維護的任務。

登山團體認養高山步道 效果加乘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步道認養,是結合民間有心人士力量與資源,讓步道管理加乘的作法。(圖片提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自2003年起推動步道認養,園區內的步道擇定民間認養機構簽定認養合約和回饋措施,供民間保育團體、登山團體或企業機構認養維護。太管處觀光課課長林忠杉說明,這是結合民間有心人士力量與資源,讓步道管理加乘的作法。民間團體或企業在簽定認養合約之後,以兩年為一期,在其認養步道進行例行的保育巡查、環境清潔、簡易設施維護、步道安全及步道狀況查報等工作。

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有29條步道,依其地理位置和步道路徑難易程度不同,遊客在親近山林時,有多重的選擇。自太管處開始推動步道認養活動開始,已有8個民間團體與企業,認養園區步道,「這些團體都是原本就熱愛登山的民眾,」林忠杉表示。目前認養團體包含中華民國山岳協會、花蓮縣幼獅健行登山會等民間,近期更加入了花蓮第二信用合作社這個企業。

由於這些團體平時即熱愛登山,對於步道的了解、周邊自然生態的認識,已具有相當深厚的基礎;透過步道認養,這些團體在進行登山活動的同時,也能更進一步對環境監測、設施維護和環境清潔,做第一時間的反應與處理。此外,保護區內野生動物遭盜獵的情形,在管理處人力有限情況下,認養團體在園區內協助巡查並拆除獵具,讓保育巡查的網絡更加綿密,野生動物族群的保育成果,是可預見的。

太魯閣國家公園每年約150萬人次遊客造訪,面對逐漸增加的遊客人潮,在園區維護與管理上,結合民間力量、推動步道認養,除了讓社會資源做最有效利用,對於帶動民間登山健行活動,以及國家公園生態保育觀念的推廣,必定有相當關鍵性的效益及成果。

※本文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