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朵花參透宇宙,從一粒沙看到世界,這是多麼美麗的境界。但是當我們來到台灣的許多沙灘時,就在一捧沙之間,你彷彿掌握了永恆的絢爛。細細打量手中的沙塵,你將會有許多神奇的發現。
很多人以為海灘上的沙子,都是由岩石風化而來。其實礦石只佔了一部份。那天,我來到綠島,這附近的海水湛藍地令人著迷。我走向海灘,這附近的礁石形成了許多潮池,陽光將海水曬得十分溫暖。我雙足浸泡其中,感覺到全身舒暢。望著腳邊的砂石,我忽然驚呼出來,在一片細沙中,我居然看到各種各樣的彩貝,顏色與體型互異其趣。我將牠們輕放在掌上,看到許多迷你可愛的小貝殼,還有一些珊瑚的碎屑,以及一顆顆像是天降人間的星沙。這些可都是生物,牠們死後,將最後的身影留在岸邊,化為最動人的奇觀。現在讓我們一同認識牠們。
外殼堅硬的軟體動物
海邊的貝殼,總是獲得最多的青睞。別看牠們外殼堅硬,可都是屬於軟體動物,牠們的種類之多,僅次於昆蟲。世界上大約有11萬種貝類,其中約有3萬種生活在陸地上.,稱作陸貝,像是我們看過的蝸牛或是蛞蝓都是。另外有5000種的貝類,生活在河川、湖泊、或是水田中,稱作淡水貝,其餘的都是生活在海洋裡或是海岸邊,稱作海貝。
這些貝類主要有兩個特殊的器官,一個是能夠分泌製造貝殼的外套膜,一個是可以用來吃東西的齒舌,用來刮取岩壁附著的食物。平常我們比較少觀察到這些貝類活動的模樣,除了一些附著在岩壁上的貝類之外,我們所接觸到的海貝,都已經徒留空殼。不過這些美麗的貝殼,總是充滿著創意的巧思。其實牠們分布的地區與種類也有一些差異。比如有一種錐螺,只分布在台灣西南海岸。其他像是寶螺、鐘螺、蜑螺都是全台灣各地都可以看到的貝殼種類,牠們的花色多樣,構造更是巧奪天工,有人說,每一個貝殼是一道完美的方程式,也說明了這些自然造化的奇妙之處。
星沙——有孔蟲的骨骼
另外,珊瑚是一種腔腸動物,我們之前曾經介紹過,在這裡就不費篇幅說明。在點點沙塵間,除了貝殼與珊瑚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一粒粒的「小星星」。最近牠們可是工藝飾品的寵兒,工匠們發現了這些小星沙的魅力,將牠們蒐集起來,放在一些袖珍精巧的瓶罐中,用來吸引觀光客的採購。一般人可能只以為牠們是一些形狀奇特的沙子,都不知道牠們正是「有孔蟲」的骨骼呢。為了了解這些有孔蟲的身世,我特別將在海邊找到的「星沙」,拿去給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的林慧玲教授鑑定,並透過她的解說,讓我更認識有孔蟲。
林教授在顯微鏡下觀察我帶來的星沙,告訴我說她至少看到五種不同的有孔蟲。她說,有孔蟲是海洋中單細胞原生生物,牠會分泌鈣質或矽質的外殼。由於有孔蟲平常必須以偽足來捕捉食物,因此,外殼在分泌時就會形成星芒狀或是有許多小孔,好讓牠伸出偽足,等牠死亡後,殘骸就會變成星狀沙粒,在顯微鏡下還是可以看到一個一個口孔。
古生物學研究的好主題
我問林教授,這些我所看到的有孔蟲骨骸是很久以前就留下來的嗎?林教授說,一般我們在沙灘上腳底下踩的沙子,都只是最近一兩年的產物。原來牠們生命週期很短,數量又龐大,所以累積的速度也很驚人。不過林教授也告訴我,這些有孔蟲可說是非常古老的生物,牠們在地球上出現已經有5億多年了。我所採集到的都是底棲有孔蟲,還有另一大類的有孔蟲是屬於浮游有孔蟲。
有孔蟲對科學研究而言,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因為許多沈積在海底下的有孔蟲化石,成為古生物學家最好的研究主題。科學家可以透過這些古老的生物,去研究幾十萬年前地球的氣候,以及當時的海水溫度,這些有孔蟲實在非常神奇。另外,牠的骨骼結構也啟發了建築師的創意,例如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天頂球場,就是參考了有孔蟲的結構與外型,果然是「師法自然」,最完美的藝術創作其實就在自然中,下回你來到海邊,也別忘了去欣賞這些動人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