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回顧:雨水過家門而不入 桃園人缺水苦啊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4回顧:雨水過家門而不入 桃園人缺水苦啊

2005年01月11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南桃園居民,面臨將近半個月無水可用的惡夢。缺水問題在這個寶島台灣已經司空見慣,從前多半出現在南部地區少雨的夏季,現在連颱風豪雨過後也會有缺水現象。7月的敏督利帶來充沛的水量,這大水衝壞鯉魚潭水庫的閘門纜繩,使得閘門堵住水口,無法正常供水,大台中地區缺水10多天;颱風8月艾莉颱風造成石門水庫供水區中有大量泥沙,而高濁度的原水致使淨水場功能停滯,大桃園地區近200萬人無水可用達12天。

水資源問題在台灣一直以來以蓋水庫來消極解決,而水庫真正的效益有多少,且開發過程會有多少自然生物被消滅被破壞,有證據可以說話,並且在提倡自然生態的國際趨勢下,(美國憲法中已經明文規定,禁止興建水庫,歐美各國已經開始進行拆壩運動),我們似乎還在用舊方法解決迎面而來的新問題,沒有研究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用水法則,政府只是很鄉愿地與人民一起「解決問題」。

其實國際專家現在倡導「多元分散」的資源管理對策,運用分散管理的原則來降低風險,例如社區中裝置小型儲水槽,推廣水回收系統,讓企業、社區、家庭大家一起來分攤水資源風險,也對環境資源有一定程度的回饋或是充分運用。水資源地下化也是方法之一,地下水庫可以減少水蒸發,調節、補助地下水。另外也有「機體水路」概念,即利用河段下的儲存空間來增加地下水量,就像大量的分散系統,來取代集中式的水庫;甚至傳統埤塘都有其簡單且不破壞環境的功能。

水資源管理不等於水資源問題,管理應該是為發生問題作準備,希望這些水問題能得到越來越妥善的管理。期待水資源管理相關單位能跟上國際進步的腳步,突破水庫萬能的水資源管理迷思,此外,也期待全民更珍惜有限的水資源,希望即將調漲的水價能收以價制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