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無疆界 兩岸環保NGO全面接觸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保無疆界 兩岸環保NGO全面接觸

2006年10月24日
本報訊 (張文樺報導)

草根民間團體來台展開10天的交流論壇和實地參訪。(攝影:謝璧如)「環保無疆界」向來是環境議題的特性之一,由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主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承辦的「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從中國邀請到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綠家園志願者、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浙江省綠色環保志願者協會、北京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野性中國工作室等草根民間團體來台展開10天的交流論壇,從10月21日至30日。在全球環境愈來愈惡化的情況下,區域性的交流合作是解決環境與生態問題的趨勢,此次將前往全台各地拜訪民間的環保團體,加強兩岸環境人士的交流。

都市社會運動論壇

崔媽媽基金會呂秉怡談起台灣第一個用溫和理性、幽默諷刺的社會運動──無殼蝸牛運動(攝影:謝璧如)首場論壇在22日於台北市的崔媽媽基金會登場,主題為「都市社會運動」,崔媽媽基金會呂秉怡、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彭揚凱分別指出,大台北地區的土地與交通規劃一直跟不上過度開發與人口集中的速度,因此導致了許多都市問題與相應的社會運動,例如無殼蝸牛運動、住宅政策倡導、居住消費服務、弱勢族群租屋協助等。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也一直存在規劃的瓶頸,從社區規劃師的培訓、社區規劃該由誰來評估,甚至社區營造的經費來源等,都引起中國NGO代表的關注。台灣NGO代表則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如綠色GDP、宜居城市,以及交通政策等議題提出請益,比如北京並未執行像上海的汽車總量管制,那麼是如何準備面對2008年的奧運會?北京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主管表示,北京規劃了2條BRT(公車捷運系統)因應,這在巴西庫里奇巴城市推行得很成功,大大節省了地鐵的高成本。

生物多樣性論壇

生物多樣性論壇則在23日於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舉行,四川省綠色江河環保促進會成員介紹推動長江源頭的生態保育工作時表示,綠色江河不僅建立了長江源頭第一、也是目前中國民間唯一的自然保護站,10年來招募300多位志工針對青藏鐵路和公路野生動物遷徙調查,其中藏羚羊種群調查報告,更讓青藏鐵路工程每天停工2小時以配合藏羚羊遷徙的政策;青藏鐵路帶來的廢棄物也是綠色江河關注的議題,因為長江源頭不僅是世界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更是長江沿岸4億人民的生命之源。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俊宗報告台灣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目前有長期生態研究試驗地共6處,每年都會定期召開研究會議;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秘書長蔡惠卿則分享在台灣推動生物多樣性教育的過程,為了克服缺乏相關參考書籍與輔助教材的困境,因而與美國的世界自然保育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結盟,將國際資訊加以編譯、並納入本土議題所編撰成生物多樣性中文教材,兼具國際與本土的教材設計讓在場人士頻頻詢問。

蔡惠卿表示生物多樣性並非以往的保育工作,而是與生活密切關聯的認知。          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編譯的教材,以遊戲帶入生物多樣性教育與會者的高度興趣。

體驗台北

每個角落都有驚奇,北投文化基金會協助在地導覽為了讓中國NGO代表們體驗台北城市,主辦單位設計了漫步曾經發起無殼蝸牛運動、台北地價最高的東區,與台北人生活密不可分、熱鬧非凡的饒河街夜市,還穿過高樓林立的6條大道開往小街市場來到河濱的永和社區大學生態園區,以及擁有人文史跡、歷史脈落與溫泉地景的北投社區等行程;尤其是北投的行程,讓中國來的朋友們感受北投文化基金會投入社區總體營造的成果。

參訪完北投焚化爐,今(24)日下午2-4時將在台北市NGO會館舉辦廢棄物政策及處理論壇,主講者包括北京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主管、浙江省綠色環保志願者協會成員,以及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副研究員林群超。25-28日也將在台中、台南、高雄及花蓮等各地進行永續水環境、永續發展、永續能源等議題論壇交流,讀者可參考「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