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一個「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的社會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建構一個「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的社會

2006年11月16日
作者:張宏林 (台北市議員候選人、前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

讀明志工專時,每次從迴龍搭客運回新竹,都會經過樂生療養院,那時只覺得這是個充滿綠意的大公園,從沒想過這會是個療養院,直到幾年前,新莊捷運的粗暴施工,才揭開了這個地方的神秘面紗。

樂生療養院是1930年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所創辦設立。是台灣第一處、也是目前僅存的公立收容治療癩病(痲瘋病)患的專門機構。由於當時認為癩病會傳染,所以日本政府採取強制「隔離」的手段,從此這些病患開始過著與親友與外界隔絕的人生。

我到樂生關心時,院內的阿公指著院內的醫院走廊上的橫樑,訴說著當時許多無法撐過病痛與孤獨的患者,便在此上吊,提早結束了自己。諷刺的是,之後醫學研究卻證實,痲瘋病根本不會傳染,之後,才慢慢開放讓院民回家。但更多的院民,早就習慣這裡,如何說離開就離開。

1993年台北捷運局完成捷運新莊線規劃,居然將新莊捷運線的機場,設在樂生療養院上,院內許多的歷史建築及老樹,面臨即將拆遷的命運,院民當然也將被迫搬離至號稱,較為新式的「醫院」。

在醫療工作者的眼光,新的「醫療大樓」或許有很多新式的設施,但我所接觸的院中長輩,其實就只想要和熟悉的景物與鄰居,安穩的渡過晚年。這也和許多鄉下老人家,不肯到都市與兒女生活一樣,老家是他們安心與習慣的生活場域。相較這社會對他們過去的虧欠,我想這應該不是過分的要求。

但記得呂副總統前往樂生了解狀況時,卻對療養院的院民說,「若耽誤捷運通車,你們承擔的起嗎?」,這真是讓我驚訝!那他們被錯誤的隔離,請問誰又可以承擔?

這真不該是推動台灣「人權」運動的呂副總統該說出的話。若台灣民眾認為讓捷運如期通車的廣大民眾利益,會比樂生少數居民的人權來的重要。說真的,那我真的認了,但這也表示當我們以後老了,因某個「大家」共同利益的事件,而粗暴的強迫你必須離開時。請你不要覺得難過與意外,因為我們也曾這樣對待過我們的長輩,這當然會形成台灣的社會文化,那麼以後大家當然就要自求多福了。

但一個無法營造出「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的社會,怎樣能讓民眾安心的追求自己夢想呢?所以這種自掃門前雪,多賺一點錢在自己口袋比較實際的心態,真就成了現在大家的共識了。

我們當然不甘心這樣,所以才會堅持營造一個更好的社會價值,謝謝樂生朋友的支持推薦,希望綠黨3位候選人的當選,可以帶來一線曙光!

我希望我們的子孫,不是從書本來認識台灣的古蹟與自然,而是可以真實觸碰與聞到這些歷史,大家一起加油!

 

樂生青年給綠黨三位市議員候選人的支持信

綠黨的市議員候選人潘翰聲,在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中長期扮演著雪中送炭的角色。因為他的仗義執言,讓樂生療養院艱辛的保留路程,燃起了溫暖的希望。2006年七月,周錫瑋在媒體上公然表示「不排除用警力強制搬遷樂生院民」,學養俱豐的潘翰聲在蘋果日報發出了一篇「樂生院給馬英九的歷史考卷」,從歷史、社工、法律等不同專業角度切入,要求台北縣不可強制搬遷平均高齡76歲的老殘樂生院民,成為樂生保留運動中珍貴的良心論述,也給政治人物上了一堂紮紮實實的人權課。這樣不畏威權、相挺弱勢的情操,正是逐漸邁向國際都市的台北所需要的市議員。

厭倦了大黨政爭不休、小黨譁眾取寵?青年樂生聯盟支持將「保留樂生院」列入主要政見的潘翰聲,讓他能夠在市議會發聲,監督捷運局、保留樂生院!

長年以來,張宏林所帶領的「荒野保護協會」,對於推行台灣生態環境保育、進行生態環境調查不遺餘力。「台大自然保育社」曾多次參與該協會主辦的環境教育活動,身為自然保育社的社員,我可以信心滿滿地向大家推薦宏林。宏林深諳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相處之道,這點從他的政見可以看出。他的政見包括推廣生態建築、公園自然化、減少台北市水泥、打造都市腳踏車運輸系統、協助與監督市內河川復育計畫等。這些政見讓長久以來心繫環境保育的我深感欣喜,相信只要有他在,台北市的大自然環境必定會持續用最溫和、最美麗的姿態陪伴各位市民。

除了環境議題之外,宏林亦長期關切樂生療養院的保存議題。去年春天他曾參與樂生院文化資產論壇中主講關心文化、環境的人如何和工程人員對話的課題。透過「荒野有情」廣播節目告訴民眾樂生院的美,在他的政見中有一項便是要求台北市捷運局變更計畫,保留樂生療養院。若宏林當選,應可為樂生保存帶來更大的助力。身為青年樂生聯盟的一員,我衷心期盼宏林能夠成為一位為我們抵擋捷運局拆毀樂生院的台北市議員最後,我知道宏林也相當關心台灣其他弱勢族群,例如中低收入戶、單親家庭孩童、身心障礙者、流浪動物的權益,我相信有宏林為台北市民服務,台北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充滿人道關懷、多族群文化、健康永續的城市。

因此,我想在此向大家推薦宏林!

綠黨參選人張聿文於歷任北投林泉里里長期間,不僅積極參與及推廣北投公民事務,多年來更在北投、士林社區,實際推動環境保育與文史理念,促成多處古蹟的指定,爭取公共空間環境的改善,將空間使用權從市府官僚的手中,交還市民。

張聿文堅定的捍衛陽明山的環境,保護城市生活品質,力阻各種大型破壞型的工程建設,在未經市民充分討論、規避相關環境影響法規的情形下貿然通過。積極的介入自己居住地的公眾事務,是社會實踐的開始,然而張聿文並不侷限於此,他除了主動聲援相關的環境運動,更積極的關切弱勢團體如「樂生療養院」的全區保留與人權議題。

在政府全面緊縮市民權力的當下,財團的手卻往往經過政府的幫助,伸向脆弱的自然環境,或毀滅人文歷史環境、傷害弱勢者的生存。在快速發展的迷障中,我們需要的正是慢下來的聲音與力量,青年樂生聯盟籲請對改革還抱有希望的市民,共同支持張聿文前進市議會,替市民發聲!

本文原刊於張宏林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