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銳減 濫用DDT害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黑面琵鷺銳減 濫用DDT害的

2006年11月16日
摘錄自11月15日聯合報南投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研究發現,黑面琵鷺極可能是因早年殺蟲劑DDT濫用導致族群銳減,推估族群銳減前數量約1萬隻以上,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動物保育期刊「Animal Conservation」。

國際明星鳥黑面琵鷺全球族群數量從1991年的200隻不到,今年初增至近1,700百隻,由於每年到台灣過冬數量占全世界族群量一半以上,台灣在黑面琵鷺保育上有舉足輕重地位。此次研究由特生中心與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合作,研究3年前因肉毒桿菌毒素致死的90隻黑面琵鷺樣本,從牠們的DNA中發現黑面琵鷺族群銳減的可能原因。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姚正得說,濫用DDT不致讓黑面琵鷺立即死亡,但環境中殘留的DDT會減低鳥類鈣質吸收,導致蛋殼變薄,孵蛋時易碎,間接造成族群量減少,1984-1985年間,亞洲各國開始禁用DDT,其族群數量才逐漸恢復。北美也曾因DDT導致白頭鷹、遊隼族群量變少。特生中心預估黑面琵鷺可在25年內回復到1萬隻的族規模,如何提供足夠的棲息地容納逐漸增長的族群,應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