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選舉好冷。在國務機要費及首長特支費的陰影下,民眾對政治以及人物反應愈來愈冷淡。在媒體噬腥的氛圍裡,沒有根據、事實不明、暴料抹黑、敢講就好,反而使民眾對社會充滿怨懟,人心不安。
我常跟別人說,真正的清流在民間,我們何必去管那些政治的紛擾,旁觀者清,自己心中的那把尺拿直了,很多事就有定數了。但是,民間監督的力量要出來,才可以對掌握公眾資源的人,產生制衡的作用。
監督角色的扮演,可以是用壓力團體,遊說公眾的利益,宣揚公民的要求。另一種可以用選舉的方式,取得民意代表的身份,直入政治核心,直接行使監督的權力,在議壇殿上,質詢政策,刪減預算。
政黨可以集結相同政治理念的人,一起政治運作,產生政治的槓桿,推行政黨的理想。目前在台灣有超過七十個政黨,但是在選舉的路上,卻只有看到少數政黨,其他的大概都在睡覺。「綠黨」就不想成為睡覺政黨,每次選舉都躍躍欲試,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參選。
「綠黨」以關心環境為主要訴求,對於弱勢族群提出公平正義的對待,不只是針對現代活著的人的利益,也是為了未來子孫長久的利益打算。這就是和地球共生共存的永續發展目標一致。這個理想,透過政黨運作,期待產生更大的力量。「綠黨」參力的黨員,絕大部份是長期關懷環境、婦女、兒童、原住民、文化、同志的社會運動人士。
今年選舉,綠黨在台北市推出三位議員候選人:張宏林、張聿文、潘漢聲。他們都是長期在社會團體裡耕耘的尖兵,抱持著改造社會的理念,提著滿腔的熱情,投入選戰。他們自許為偵探柯南、大公無私包青天,就是要明查秋亳,為民伸冤。
綠黨參與政治選舉,我認為對環境運動有三大意義:其一,測試民眾對環境的支持程度,透過選票,等於一場實質民調,了解民眾願意支持願意為環境付出貢獻的候選人。如果這次候選人都可以當選,就可以鼓勵更多的環境關懷行動者,在全台灣遍地開出環境美麗的花朵。
其二,拉出環境議題,強化選民對生活週遭的環境變化的敏感度。平時民眾可能沒有注意到焚化爐在燒什麼?排出來的廢氣如何?如果大家希望空氣乾淨,可不可以走路或騎腳踏車去上班上學?走路順暢嗎?騎車危險嗎?腳踏車的車道在哪裡?民眾行路權又在哪裡?
其三,鼓勵全民參政,政治不是只有政治家族可以世襲繁衍的。一般民眾,只要年滿23歲,都有參選的資格。美國18歲的高中生可以選上市長。台灣的選舉,需要更多有創意有理想的年輕人參與,可以一新耳目,帶來政治的新氣氛。
參選是一條改造社會的途徑。綠黨要參選,雖然綠黨比起四大黨略小,但比起很多睡覺政黨,綠黨仍是非常有勇氣,非常有骨氣,非常有正氣的推出最棒的候選人。台灣需要綠黨,綠黨也需要台灣民眾一起來參與,今天選舉的結果即將揭曉,上述的可能性會不會發生,就看選民手中的一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