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01日
摘錄自2006年12月31日新華社重慶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上世紀50年代,重慶從洞庭湖引進了銀魚,但未能如願大量繁殖。自1986年起三峽庫區未曾大面積出現銀魚。 現在由於三峽庫區蓄水改變部分峽穀急流環境,下游銀魚遷移到大寧河繁殖,致使今年小三峽大寧河流域多年難覓蹤跡的銀魚大面積出現。
西南大學水產科學實驗室專家調查後,鑒定出這一地區的銀魚有兩類,一類為銀魚,數量約佔31.8%;一類為太湖新銀魚,數量佔68.2%。這兩類銀魚非常適應有一定程度富營養化的湖泊和水庫,二期蓄水後的三峽庫區水域正迎合了銀魚的喜好。
雖然銀魚重現豐富了三峽庫區魚類資源,並增加漁民收入,但專家認為,銀魚對其他魚類的魚卵和魚苗破壞性很大,如不及時監測,並控制利用銀魚資源,大寧河的銀魚可能影響三峽庫區魚類的繁殖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