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還是沒有污染的地方嗎?請不要帶著觀光客的眼光看花蓮!」知名自然寫作作家、東華大學中文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吳明益11日在「緣溪行-我在花蓮溪流的步行經驗」講座中,與民眾分享他多年在花蓮的七腳川溪、美崙溪與白鮑溪等大小溪流,緣溪而行的各種心情寫真,也與現場聽眾進行一場人與自然相處之道的交流。
不再清淨的溪流
吳明益展示一張張他多年來沿著花蓮大小溪流的真實寫真,帶領民眾一起漫步七腳川溪、美崙溪、芙登溪、須美基溪,這些帶給人們優雅美好想像、並讓遊客驚嘆的溪流,因為不當或必要之惡的工程、雨後春筍般興建的民宿等因素,竟逐日逝去清淨美好的風貌。
如七腳川溪的攔砂壩,雖然強調使用生態工程,但是溪流變成了水溝。而過往是阿美族舉行捕魚祭的美崙溪,河床是以石頭與水泥舖成。须美基溪,有著沒有考慮魚類生態的高高攔砂壩,以及無人使用的木馬遊憩場。攔砂壩存在的善意,似乎成了維繫生活的必要之惡、魔鬼的選擇。
而在芙豋溪,於生態觀光的推動下,吳明益觀察到一場成功的生態觀光模式。他說,觀光客到芙登溪學習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學習阿美傳統魚法。人與自然之間的美好生活似乎仍有跡可循。不過,吳明益也看到,當地人沒有從事觀光導覽時,為了生計還是會以電魚的方式抓魚。但他以為,與在地人高談闊論環保有何用,考量生計與生活的便利性,環保論點更要落實在現實生活。遠離生活的論述,是難以發揮實效的。
親身體驗的寫作
此外,與會者問起自然寫作的建議,吳明益則是肯切地表示,有心從事自然寫作者必須要有親身經驗,那種不是親身經歷的寫作,是會被讀出其中的虛假。寫作者如有更多的親身經驗,心會變得純淨,寫出來文字會更加自然。吳明益也建議多閱讀國外的作品,找出目前國內尚未有的書寫領域,他以自己為例,過去他寫《迷蝶誌》、《蝶道》,到最近努力於鳥類與河流,皆有他的關懷,他表示,「台灣總是被包裝成海洋台灣很久了,我們也要多多重視台灣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