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賓山封山紀事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白賓山封山紀事

2007年01月31日
文字:于利平(公共電視記者);攝影:葉鎮中(公共電視記者)

白賓山原住民發起封山行動聽到白賓山要「封山」的消息,就很想去一探究竟,早期因為砍伐風倒木事件、山友與環保團體聯合抗議,才留住這片山林的原貌;現在卻因為山友私闢休息區、占據私有地,當地原住民發起封山行動,如果山會說話,它可能會說:「別再吵了、別再來了、我只想安安靜靜生活……」

假日的早晨,許多登山客穿著一身勁裝,準備步行上山活動筋骨,屏東縣瑪家鄉的白賓山,因為離市區不遠坡度又緩,因此這條大眾化的登山路線,備受南部登山客的青睞。

假日的早晨,許多登山客穿著一身勁裝,準備步行上山活動筋骨對遊客來說,這座山是休閒的好去處,對當地居民來說,這裡曾是他們賴以維生的土地,放眼望去,道路兩旁都是私有的林地,早期許多被砍伐的樹木,沿著這條產業道路被運送下山,隨著伐木業沒落,休閒風潮興起,現在這裡已經成為登山客的遊憩之路。

然而登山客上山,帶來的不只是人潮,還有奇特的台灣登山文化,每走幾步,就可以看到山友自製的休息區,不同的登山團體各有自己的據點,搭建的棚架一個比一個大,擁有的設備一個比一個豪華,從炊具、桌椅到健身器材,應有盡有、樣樣不缺。

山友自製的休息區只要視野好、平坦寬闊的地方,都開闢為私人的休閒度假區,這種把山當作自家後花園的態度,是全台灣的近郊山區普遍存在的現象。

更諷刺的是,白賓山的土地除了2公頃是公共造產用地,幾乎都是私有地,因此也經常爆發山友與地主之間土地使有權的爭議。

爬山應該是來感受自然,而不是消費自然,卻常常在吃喝玩樂之間忘記了該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近年來許多愛山人士也試圖打破這樣的登山文化,開始用心來爬山。

山友與環保團體聯手共同阻止白賓山風倒木砍伐事件觀念的改變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許多山友並不是不愛山,2004年就有山友就曾經挺身而出,與環保團體聯手共同阻止白賓山風倒木砍伐事件,不過當時環保團體也注意到,山友們私闢休息區的行為也是破壞山林,曾建議地方政府展現公權力,來徹底解決私闢休息區的亂象,沒想到地方政府的漠視讓這現象如癌細胞般往四處蔓延。

面對這樣的局勢,北葉村村民提出了封山計畫,封山是當地居民不得不的選擇,而這樣自立救濟的行動,也顯示出居民已對政府的公權力失去信心,如今唯一可以宣示土地主權的有利證據,就剩下一只所有權狀。

封山行動至今仍持續進行著,不過仍有許多山友並沒有依約將私人物品帶走,於是村民開始上山拆除山友闢建的休息區。從伐木到觀光,白賓山在歷史的長河中,依舊找不到自己,面對未來,白賓山又該以何種面貌登場?

採訪側記

誰才是山的主人第一次到白賓山,看到滿山的棚架、桌椅、炊事用具,覺得實在有些誇張,不過這卻是台灣郊山普遍的命運,有時覺得很矛盾,想去親近大自然應該是愛山的,既然愛山就應該好好的保護山;然而部分山友對於私闢休息區的行為,竟覺得理所當然。

許多人爬山,為了享受自然、消費自然,對於自然的傷害反而更大,或許應該要重新思考,誰才是山的主人,是住在這裡的樹木、花草、動物,而不是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