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瀕危動物 澳洲學者倡開放社會認養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救瀕危動物 澳洲學者倡開放社會認養

2016年10月23日
摘錄自2016年10月23日台灣醒報澳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澳洲國立大學兼任教授喬治‧威爾遜帶領的團隊於13日發表一項研究,建議政府開放計畫讓企業、社會團體、投資者等認養各種保育類動物。該建議指出,只要提供適合動物居住的環境,就能在保育區外認養無尾熊、袋獾、岩袋鼠等保育類動物。研究也指出,由於澳洲政府提供的保育經費並不足夠,計畫能在保障動物們的居所之餘,順便募集經費。

據《澳洲地理雜誌》報導,在該研究擬定的計畫中,土地所有者能從保育類動物繁多的地區入手,將物種帶到私人土地上繁衍,若數量不足時可送回野外放生。在管理良好的環境下,動物可免於天敵和環境的侵害,亦能幫助促進觀光事業發展,一舉兩得。

澳洲國立大學的網站上引述了喬治‧威爾遜的觀點,「現時最優渥的土地,保育類繁衍的最佳場所都被私有化了。那些土地都被用作各種商業和農業用途,我們必須設法作出改變。」

威爾遜舉例說明:「已種植合適樹木的高爾夫球場,只要採取防治犬隻的措施,就能成為無尾熊安居的地方。」澳洲國立大學表示,提案已得到澳洲知名企業家迪克‧史密斯的認同。

但在另一方面,根據美國《科技新時代》的報導,此計畫亦讓人擔憂。美國北伊利諾大學保育學家霍莉‧瓊斯指出,把保育類動物丟到波動的市場裡,後果實在讓人憂心。她反問:「當市場突然失去了支持保育的動機,要怎麼處理?」此提案利弊,仍有待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