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不乏黑暗面,舉凡交通堵塞、青年失業、房地產炒作、空氣品質等,都不利於永續發展。聯合國本月召開20年一度的「人居三」(Habitat III)會議,以《新城市議程》(New Urban Agenda)重新定義全球城市發展和住居環境,並順利通過《基多宣言—全人永續城市與人類住居》,作為未來20年永續城市的最高指導原則。
不過,倡議人士認為宣言內容太過空泛,「抵抗聯合國人居三」論壇也在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的發起下同步舉行,探討城市權,認為城市必須被視為公共利益。
聯合國人居三大會 盼消滅貧窮
人居三的全名為第三屆聯合國住居與城市永續發展大會,由聯合國人居署主辦,17日至20日在厄瓜多首府基多舉行,為不平等、暴力犯罪、氣候變遷和水電基礎建設缺乏等都市問題帶來新的思維,期盼消滅貧窮、不平等和歧視,探討如何改善都市規劃、打造具氣候韌性的城市。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開幕式上指出都市化的黑暗面。「都會區擴張快速,開發中國家尤其如此,但是往往缺乏規劃。約1/4的都會區居民住在貧民窟或臨時住宅,越來越多窮人和弱勢生活在危險的環境中,缺乏基礎設施和適當的生活空間。」
人居三主席、厄瓜多總統拉斐爾則批評只為少數人帶來利益的土地炒作行為,「這在拉美相當常見,自由市場機制將窮人排除在外。」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80%人口住在都會區,至少有1億400萬人住在貧民窟。
城市權的倡議者也持相同看法。薩爾瓦多發展和低收入住宅基金會(Salvadoran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and Low-Income Housing,FUNDASAL)執行長布蘭科(Claudia Blanco)指出:「排除、隔離和邊緣化是城市的三大問題。表現不及格的城市反映了系統的失敗。人居三有機會解決這些問題。」
「住在哪裡很有關係;許多薩爾瓦多年輕人有天賦和技能,卻因為居住地點而找不到工作。」布蘭科說。
《新城市議程》的「基多實踐計畫」( Quito Implementation Plan)中,公民、學術團體和企業列出52個城市計畫,包括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墨西哥等地的空氣品質、永續建築和氣候適應性設計計畫。
會議上有超過5萬個政府、非政府、國際社會、學界和企業代表參與,同時他們也擔憂,與會國家的承諾恐怕流於空談,甚至被拋諸腦後,如同1976年蒙特婁的「人居一」和1996年伊斯坦堡的「人居二」會議。
NGOs發起「抵抗人居三」 呼籲提高公民參與度
同時,各地非政府組織發起的「抵抗聯合國人居三」也在進行議程討論,探討拒絕驅逐、捍衛城市權和其他城市相關權利議題。
巴西全國人民住宅聯盟領袖羅德里奎茲(Evaniza Rodrígues)批評,《新城市議程》缺乏「新觀點」。他表示,城市權的探討需要將領土視為共同利益的新途徑。羅德里奎茲批評,公民社會參與議程制定的程度太低,而國家政府並不想針對這一點討論。
羅德里奎茲強調,公共政策必須解決權利問題,因此,「新城市議程就是呼籲人們爭取權利和面對衝突的邀請函。城市必須被視為公共利益。」
布蘭科則認為,會議的成果不應是一套法令,因為居處的社會生產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過程。布蘭科說,實踐承諾的力量不在於政府,而在每個人,「我們可以努力促進住居處的社會生產,但這需要長期的解決方案。」
追求領土正義 民團反炒房、非永續住宅
布宜諾斯艾利斯首席公設辯護人柯爾悌(Horacio Corti)則認為,《新城市議程》太過空泛,應該更加具體。
柯爾悌為其著作「城市權、文化權、權力的文化」進行簡報時表示,「如果拉美可以實現城市權,何不考慮建立正義權的共識?」
柯爾悌說,「領土不正義」反映「空間不正義」,體現在房地產炒作以及排斥性、非永續住宅的興建上。
「沒有社會和城市正義,就沒有公民權。」他說。
參考資料
- IPS(2016年10月18日),U.N. Urban Summit Gives Rise to a Mixture of Optimism and Crit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