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恐龍大腦化石 可見血管結構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科學家首次發現恐龍大腦化石 可見血管結構

2016年10月31日
摘錄自2016年10月29日大紀元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科學家首次發現罕見的恐龍大腦化石,其中可辨認恐龍腦部結構,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據科技網站Vox 10月28報導,該化石為2004年一名化石商人在英國索賽克斯(Sussex)發現,之後經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研究機構鑑定,確認其為罕見的恐龍頭骨軟組織化石。

牛津大學古生物學家馬丁·布雷瑟(Martin Brasier)認為,該化石屬於1.3億年前白堊紀的禽龍,這是一種長尾食草動物,其後肢比前肢長。

令科學家驚喜的是,可以從這塊大腦化石中看到類似血管的結構,厚度只有幾毫米,以及腦中的腦脊膜留下的痕跡。

參與此項研究的劍橋大學生物學家大衛·諾爾曼(David Norman)表示,這種大腦化石說明軟骨組織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可以形成化石。研究者猜測,這塊恐龍大腦化石的形成是一種巧合:恐龍溺水而亡,其頭部的位置反轉,因此未被很多空氣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