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國土過關】宜蘭縣:發展山海田園宜居城市 永侒爭議方歇 五十二甲濕地再受矚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縣市國土過關】宜蘭縣:發展山海田園宜居城市 永侒爭議方歇 五十二甲濕地再受矚

2020年07月30日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鄭雅云報導
編按:預計明年公告實施的「縣市國土計畫」已進入最後階段,內政部正進行全國18縣市的分批審議大會,第三批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已在7月21日審議完成,全數通過(點此見會議報導)。《環境資訊中心》秉持第一線採訪,除大會報導外,還將針對縣市特色、會議上的爭點與計畫全貌,為讀者帶來單一縣市的盤點和總結。

宜蘭縣國土計畫於上週21日進行大會審查,其中備受熱議的永侒礦區預定地確定劃為國土保育區第1類(國保1)。會上另有七位民間團體代表登記發言,一致針對五十二甲濕地提出保育訴求。眾人關注的農舍問題,則待中央另案專門討論。

《宜蘭縣國土計畫(草案)》以「山海經、田園樂、產城合」為整體發展願景,現況人口45萬人,預估2036年達到戶籍人口50萬、假日活動旅次10萬人。

宜蘭縣野鳥學會陳介鵬(右)呼籲營建署依《濕地保育法》將五十二甲濕地劃設核心保育區及生態復育區。孫文臨攝

兩重大建設尚未取得文件 期限內未取得證明須從未來發展區刪除

本次縣府依據小組審查結論修正草案內容,依照通案性原則修正國土功能分區劃設和土地使用管制原則,修正後宜維護農地面積增加為2.87萬公頃。

「員山觀光工廠產業專區」、「冬山地區產業發展地區」,於小組審查時列入未來發展地區,縣府表示此兩案為縣內重大建設,但尚未取得相關文件;此次大會審查仍暫維持列入,若於期限前仍未取得證明則須刪除。甫上任的建設處處長李新泰表示,無論是否列入未來發展地區,五年後都會經過通盤檢討,有需要才會列入城鄉發展地區第2-3類(城鄉2-3)。

另,五年內發展地區新增「清水地區自然養生及觀光遊憩園區BOT案」,該處土地分區劃設將由農業發展區第3類(農3)改為城鄉2-3。縣府表示,此案佔地37.86公頃,為觀光用地;2016年和履約單位完成簽約,去年通過環評,目前進入區域計畫法審查,故而列入。本次草案城鄉2-3修正為四處、合計209.56公頃。

對此,守護宜蘭好山好水行動聯盟孫博萮於會中表示,清水BOT園區預定地為河川地,「將河川地讓財團蓋別墅」,且該處鄰近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地下水補注敏感區,「地質調查所竟然沒有意見。」質疑此案公益性何在。

永侒礦區劃入國保1 環團質疑礁溪、頭城地區未來發展必要性 

孫博萮也對預定五年內發展的擴大礁溪都市計畫(交流道及溫泉產業特定區)、頭城(大洋地區)都市計畫提出質疑。他表示,大洋都市計畫預定現地為墳墓和良田,預計將田地夷平改建為商城,完全不符合居民實際需求,亦不符農地農用、糧食安全的整體目標。且當初此計畫是配合北宜直鐵路線而規劃,現在北宜直鐵方案確定取消,質疑本案存續之必要。

大洋都市計畫預定地現況。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截圖。

「礁溪近10年已開發到面目全非!」孫博萮說,蛋黃區高樓林立、交通飽和、每逢假日人滿為患,已嚴重影響在地人的生活品質。並指現有都市計畫已足夠容納50萬人,有些甚至應檢討退場,此外草案內對於如何提升縣內交通、如何因應高齡化均缺乏規劃。

永侒礦區預定地於小組審查時,主要爭議點在於該地有部分「國有林從事經濟造林」地區,究竟該劃為農3或國保1。縣府於大會審查時說明,該地屬「為維護森林生態環境,保存生物多樣性之國、公有林地區」,且「因礦產開採使用性質特殊,對土地擾動程度大,······,縱有復育措施亦難以預期恢復效益。」針對國有林從事經濟造林、又涉及礦業使用地區,仍(依照通案性原則)劃為國保1;對於經濟造林承租戶,仍依法保障既有合法使用權益。

五十二甲濕地劃設成焦點 七民間代表呼籲:重回保育區

不過此次審議會場仍有七位民間團體代表登記發言,爭論焦點在五十二甲濕地的國土分區劃設。

五十二甲濕地位於五結鄉利澤村及下福村的冬山河東側,因地勢低窪、長年積水形成大片草澤,發展出特殊生態景觀,具備滯洪與水資源涵養功能。根據「搶救五十二甲濕地緊急連署」網頁影片,這塊佔地298公頃的濕地橫跨五結、冬山、蘇澳,更已知有228種水鳥或候鳥以此為棲地。

然而根據《五十二甲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草案)》,目前該處全區規劃為「濕地保育法」定義之其他分區,「等於為開發做準備」。荒野保護協會楊欣惠指出,該區有許多私有地,期待主管機關提出適當方案補償地主。

包含宜蘭縣野鳥學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宜蘭惜溪聯盟、守護宜蘭好山好水行動聯盟及時代力量宜蘭黨部等七位民間團體代表口徑一致,訴求將五十二甲濕地恢復劃設核心保育區,並建議宜蘭縣政府應將該處國土功能分區劃設為國土保育區。


52甲濕地分區劃設對照。圖片來源:搶救五十二甲濕地緊急連署網站。

宜蘭惜溪聯盟康芳銘表示,多雨的宜蘭今年春耕發生了缺水問題,五十二甲濕地也首次出現乾裂現象,呼籲宜蘭縣府重視濕地保育議題。

康芳銘於會後受訪表示,宜蘭大學早在2016年便已完成調查並提出規劃建議,將五十二甲濕地劃分為核心保育區、生態復育區和其他分區(一般使用區),然而去年營建署提出的保育利用計畫卻完全忽略這項調查結果。

根據《溼地保育法》,目前僅有國際級、國家級重要濕地的「核心保育區」、「生態復育區」不得開發或建築,其他類型的濕地或分區則沒有強制規範。縣府則回應,五十二甲濕地目前依照通案性原則劃為農1或農2,因私有地眾多,地主意見與民間團體不同,仍待協商。待濕地保育利用計畫核定後,也會依法調整國土功能分區。

宜蘭縣小組審查(2020.04.09):

宜蘭縣進入縣市國土大會(2020.07.21):

都市計畫農業區經小組後修正 356公頃改劃為城鄉1

而針對農業發展區,縣府原將都市計畫農業區全數劃入農5,經小組審查要求依據實際農業條件再行檢視。此次修正,縣府表示依據宜蘭縣50年整體綱要計畫,篩選出台九線、台二線兩側都市計畫農業區,將其中356公頃劃為城鄉1。縣府表示,此次調整區域主要分佈於頭城(大洋)、礁溪、宜蘭市、縣政中心、冬山、蘇澳(新馬)等地都市計畫區周邊。

農委會代表指出,應修正草案中的發展優先順序,優先利用該等區域,以避免使用到其他優良農地。

康芳銘則表示,都市邊緣農業區扮演了生態調節功能,不應忽視,他指出目前縣內住宅用地已足夠,期望縣府進一步檢視調整分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宜蘭縣府說明此次將部分農五調整為城一。圖片來源:簡報截圖。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全台觀光產業猶如經歷了一次三溫暖。面對觀光產業的風險變數、以及可預期的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縣府建設處副處長吳朝琴受訪時表示,規劃發展養生村、銀髮村,維持縣內綠地比例,朝向低密度開發,提供預期增加的高齡者居住需求;在農業方面,則朝向轉型休閒農業,媒合生產與消費兩端,此外宜蘭縣的青農比例亦高於其他縣市,有利於農業人口世代交替。

至於月前交通部宣示高鐵延伸,將發展三鐵共構強化東西部運輸,是否將影響活動人口估計?吳朝琴表示北宜高鐵估計最快2024年動工,由於目前運量評估尚未出爐,因此並未納入草案中。


宜蘭縣國土計畫摘要表(大會審議版)。圖片來源:簡報截圖。

【追蹤縣市國土計畫】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