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瀕危台北赤蛙 台北動物園辦特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拯救瀕危台北赤蛙 台北動物園辦特展

2016年11月02日
摘錄自2016年10月31日台北動物園新聞稿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北赤蛙。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近年來,由於棲地破壞、環境污染與氣候的變遷,台灣本土台北赤蛙的野外族群已幾盡滅絕,為使民眾更了解台北赤蛙所面臨的威脅,並分享台北市立動物園十幾年來的研究與保育成果,30日在動物園的兩棲爬蟲館,「蛙現三生 美麗共生」台北赤蛙特展熱鬧開幕。


「蛙現三生 美麗共生」台北赤蛙特展熱鬧開幕。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人為開發造成棲地切割與破碎化,以及追求大規模農產而過度使用化學農、肥料,都造成兩棲類動物遷移分佈的困難以及食物的缺乏,使台灣本土台北赤蛙的野生族群瀕臨消失,被農委會公告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長達15年的監測,現今僅零碎分佈於新北市三芝、石門;桃園市楊梅、龍潭;台南市(官田區及其周邊)與屏東縣(沿山公路及其周邊),現有的分佈棲地單夜目擊隻數都不超過20隻,與10多年前單夜目擊可上達百隻的榮景,相差甚鉅。

台北市立動物園自2014年起正式啟動圈養繁殖技術,期望能建立台北赤蛙的域外安全族群,更在台北市政府支持下,於動物園內設立首座兩棲動物獨立飼養空間的實驗室。2016年更完成讓圈養的台北赤蛙,成功繁殖後代的創舉!

台北赤蛙不僅是此次特展的主角,同時也是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焦點研究物種,更是台北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首次以生態保育議題進行雙北合作的重要典範。

在雙北合作架構下,由台北市立動物園針對保育類物種台北赤蛙的個體生活史與圈養繁殖技術等進行研究;新北市政府則由農業局就過去分布的棲地以及野外族群現況進行普查,並設置衛星棲地,營造數個適合台北赤蛙生存的環境,希望串聯成大尺度的生態廊道。


展覽現場說明台北赤蛙所面臨的生存壓力。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然而,研究與保育的工作進展卻似乎遠遠趕不及野外族群衰退的速度,但動物園同仁仍不願輕言放棄,為響應全球第八屆「拯救瀕危青蛙日Save the Frogs Day」,台北市立動物園特別規劃此次特展,以展現保育蛙類的決心,並藉此向世界宣告,保育自然環境與動物,台灣不缺席!也期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能讓即將消失於台灣的瀕危物種——台北赤蛙,再現於美麗的田野、農田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