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6日
摘錄自2016年11月4日中央社摩洛哥、馬拉喀什綜合外電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學研究所(Max Planck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和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科學家,合作研究北極海浮冰自1950年代以來的長期趨勢,發表在《科學》期刊。他們發現,以目前排放量推斷,到了2040年代中期,北極周圍海域夏季將會無冰。他們在歷史紀錄中發現,每公噸二氧化碳排到大氣中,意味著平均9月海冰流失3平方公尺。海冰面積在冬季擴張前,通常會在9月達到最低值。
報告中寫道,個人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北極海冰流失可能有關。他們估計,每名乘客坐從紐約到歐洲回程班機,或是開汽油車4000公里,會排放大約1公噸二氧化碳。不過有其他部分科學家質疑研究過於簡單化。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海洋物理學教授瓦德漢(Peter Wadhams)告訴路透社,北極海無冰情況恐怕早在2017年或2018年就會因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引發的其他因素出現,例如風向改變和海洋溫度上升。最終無論是何原因導致,人類都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