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焚化爐、底渣只能二選一? 台東環團籲:減量才是重點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你來報報】焚化爐、底渣只能二選一? 台東環團籲:減量才是重點

2016年11月29日
本報2016年11月29日台東訊,公民記者陽雨山報導

台東縣議會日前首次舉辦「台東縣境垃圾處理困境與紓解問題座談會」,邀集縣市議員、鄉鎮公所代表、民間團體、環保機關等單位,共同商討台東垃圾無處去的問題,並針對近期引發爭議的「台東垃圾運高雄焚化,換回底渣用於公共工程」花了許多時間討論,結論是將持續召開會議與各界溝通。

台東縣議會副議長陳宏宗指出,今年風災後垃圾暴增,縣內掩埋場也都滿了,當前最急迫的問題,就是全縣每日產出100多噸的家戶垃圾無處可去,繼焚化爐重啟與否之後,現又面臨「垃圾換底渣」的爭議。

縣議員們由左至右 吳景槐、張卓然、陳志峰。拍攝:吳亞男
台東縣議員出席座談會。由左至右為吳景槐、張卓然、陳志峰。攝影:吳亞男。

「垃圾換底渣」爭議 環署:並非毫無控管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14日在座談會前召開記者會,呼籲「垃圾減半,底渣不進台東」,指出台東每天產生近120噸垃圾,其中有50噸送高雄焚化,若能靠垃圾分類與減量,將垃圾量降至可自行處理的程度,就不必靠外縣市幫忙燒,更不必含淚換回沒人敢用的底渣。

環保署代表
台東縣環保局副局長陳炳伸。攝影:吳亞男。

環保署廢管處蘇意勻說明,底渣可以技術去化毒性,經過品管可以供應公共工程使用,國內外已有使用案例,底渣再利用並非不可行。

縣議員陳志峰則認為,台東河床產出的砂石多到用不完,公共工程根本不必要用到底渣,況且底渣給民眾的觀感不佳。

台東縣環保局副局長陳炳伸解釋,「每一噸垃圾換回1.8噸底渣」是以處理成本去計算的(即高雄焚化一噸垃圾的成本相當於處理1.8噸底渣的成本),高雄其他縣市也是一樣待遇,若要推底渣再利用方案,底渣得通過「毒性特性溶出程序」無虞才能進來台東,使用底渣前、後,也都要做環境監測,並非毫無控管。

從源頭解決問題 民團:往零廢棄目標邁進

荒野台東分會長林義隆認為,若只從末端思考解決方案,垃圾困境只會一再發生,無法根治。台東人需徹底認識「台東垃圾無法自理」的結構性問題,並從源頭「垃圾減量」解決。 荒野台東分會議題組長蘇雅婷則強調,台東縣議會應立法促進提高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率,若僅用鼓勵代替執法,台東人仍會對垃圾問題無感,認為廢棄物議題只是清潔隊跟公務員的事,跟自己無關。


高潞.以用立委助理林淑玲。攝影:吳亞男。

台灣環保聯盟台東分會召集人廖秋娥表示,過去台東未曾思考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現在面對垃圾危機,應該化為邁向「零廢棄」社會的轉機,並配合新設衛生掩埋場。

陳炳伸回應說,「零廢棄」是指所有的垃圾都可被資源回收與被自然分解,即使是焚化爐,要有效焚燒也得靠垃圾確實分類,否則就會產生毒性複雜的底渣。

陳炳伸建議活化縣內既有的掩埋場,重新分類、送燒垃圾,才能騰出空間繼續使用。

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Kawlo Iyun)助理林淑玲則提醒,台東縣境內有許多原住民社群的傳統領域,無論垃圾處理配套措施為何,得要取得居民知情同意,多與民眾討論如何共同面對垃圾困境,比貿然由上對下做決定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