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關閉象牙市場 全世界都在等中國下一步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2016年底關閉象牙市場 全世界都在等中國下一步

2016年12月22日
作者:卡爾·馬蒂森(Karl Mathiesen,氣候家園記者,《衛報》大象保護專題特約編輯);娜歐蜜·拉爾森(Naomi Larsson,記者,關注全球發展、居住和公共事務議題。);翻譯:奇芳

中國已著手準備取締合法象牙貿易,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這一對大象保護至關重要的舉措何時正式頒布。

承諾頒布國內象牙貿易禁令一年半後,中國終於要公佈取締合法象牙雕刻和貿易的確切日期了。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合法與非法)象牙市場,中國去年宣布將禁止國內的商業象牙銷售,但並未公佈時間表。 當時,野生動物保護者將這一承諾稱為打擊大象盜獵行為的「頭號重大措施」。此後,他們一直敦促中國政府付諸行動。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沒收並準備銷毀的象牙珠寶。圖片來源:Gavin Shire /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FWS)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中國項目主任周非接受《衛報》採訪時說:「中國正在進行取締國內象牙貿易的準備工作。根據我們得到的訊息,大多數象牙賣家正在轉行。無論合法還是非法的象牙製品價格都下跌了。」 

中國合法牙雕師使用的是一次性從非洲購買的受管制象牙,包括罰沒和自然死亡留下的象牙。支持全面取締象牙貿易的野生動物保護者認為,取締合法象牙貿易將打擊黑市象牙的本地需求,完全粉碎走私者們將盜獵象牙「洗白」進入合法市場的幻想。 

7月份,中美在一項雙邊聲明中承諾將制訂一份時間表,在今年年底前完全關閉象牙市場。野生救援組織理事長彼得·奈茲告訴《衛報》,他相信中國政府會信守承諾。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象牙貿易政策分析師西蒙·赫吉斯上週接受《衛報》採訪時說:「我認為中國政府對於取締國內象牙貿易非常重視。」 

為中國最大的環境非政府組織提供諮詢的獨立野生動物研究者季偉說:「只要是國際性的承諾,我們的政府都會嚴肅對待。」 

牙雕在中國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希望那些靠雕刻和銷售現有合法象牙庫存為生的人能夠順利轉型。負責管理象牙貿易的國家林業局已經完成了一項可行性調查,其中包括對許多合法象牙商人的訪談,但調查結果並未公佈。 

季偉說:「這一禁令並未遭到太多公眾抵制,因為中國的合法象牙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擁有執照的廠家只有34個,商家只有130戶。」 

但是,中外對話網站創始人伊莎貝爾·希爾頓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說,中國政府高層發出的政策信號,在執行中可能未必如一些活動家認為的那樣有影響或效力。 

她說:「中國的立法很漫長,往往在受到國際壓力時才會加速。但國際社會的壓力無法推進執法。中國是個很大的國家,中央政府的影響並不像外界想像得那麼大,而政策的執行可能並沒有被地方上放在優先地位。」 

美國國務院已經強烈敦促中國兌現其取締國內象牙貿易的承諾。今年,美國繼中國之後承諾取締象牙貿易,之後頒布了幾乎完全取締象牙貿易的措施。

但野生動物保護者們擔心,歐洲日益擴大的象牙出口可能會削弱中國受到的外交壓力,不利於中國積極取締和監督其國內的象牙貿易。 

象牙信託基金的首席執行官查理·梅休說:「西方世界擔心,中國越是拖著不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落實取締象牙貿易的計劃,其禁令的力度就越可能不如預期。」 

他說:「還有人擔心歐洲各國,尤其是英國缺乏停止象牙貿易的動力,會成為中國無需全面落實計劃的一個藉口。」 

歐洲是全球最大的合法象牙出口方,近年來其成員國銷售的象牙數量明顯增加。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對國際貿易數據庫的分析表明,2013年和2014年,歐盟出口了300多根象牙,而此前十年歐洲出口的象牙總共才只有100多根。 
​ 
中國大陸與香港的買家購買了歐洲92%以上的出口象牙,數據也顯示近年來牙雕製品的運量也出現劇增。大象保護者們還批評英國允許繼續出售古董象牙製品。 

出現在兩集BBC象牙貿易紀錄片中的明星廚師休·弗恩利·惠汀斯托爾是一位環保活動家,他同樣呼籲歐盟停止象牙出口。 

他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說:「現在有流言認為中國可能會因為看不到國際社會在象牙貿易問題上堅定的立場,而延遲或削弱象牙貿易禁令。看起來中國真的好像在考慮:既然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都這麼高興把象牙賣給我們,我們也不必著急採取行動吧。」英國政府網站上一個呼籲禁止在英國國內市場象牙交易的請願書目前已經徵集到近8萬個簽名,只要達到10萬個,就能提交國會進行辯論。 

在南非舉行的最近一次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約會議上,歐盟投票阻止了一項將非洲象納入最高保護級別的動議。 

季偉說,這項動議也遭到了非洲像數量最多的一些南部非洲國家的反對。 他說:「我認為國際環境是中國採取進一步行動的最大挑戰。儘管我也不知道我們的政府什麼時候會對國內象牙市場做出什麼樣的最終決策,但這一決策肯定是會出來的,而且也應該會是一個考慮了各國不同看法,尊重大多數國家意見的決定。」

本文轉載自 《中外對話》,英文原文首發於《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