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蓋好就棄用 中國小型水電追不上火電成本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剛蓋好就棄用 中國小型水電追不上火電成本

2017年01月19日
作者:劉琴(中外對話研究員)

「十三五」期間,中國仍將大力發展大型水力發電項目,但西南地區的小型水力發電發展卻面臨重重阻力。

在棄水問題引發的擔憂中,中國《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在2016年底發布,為2020年之前的中國水力發電發展定調。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建設六大型水力發電基地,增加「西電東送」規模。但中小型水力發電卻遭遇截然不同的命運,規劃提出嚴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型水力發電開發。

雲南小蓬祖水力發電站。攝影:李志武。圖片來源:中外對話

嚴控中小型水力發電

雲南和四川是中國西南部的水力發電大省,處於幾條亞洲大河的中上游:別名金沙江的長江上游流經四川,而云南西部的崇山峻嶺中,中南半島最重要的河流瀾滄江(湄公河)和怒江(薩爾溫江)沿著幾乎平行的方向奔流。

早在2016年7月,雲南省就表示,原則上不再開發建設25萬千瓦以下的中小型水力發電站,已建成的中小型水力發電站不再擴充容量。四川省緊隨其後,於10月發文,明確到2020年,除特別用途的中型(5萬千瓦至30萬千瓦)水力發電項目外,其餘暫停核准;小型(5萬千瓦以下)水力發電項目全面停止核准建設。

多位專家告訴中外對話,叫停中小型水力發電,根本原因還是經濟問題。水力發電送不出去,棄水問題難以解決。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告訴中外對話:「叫停增量恰恰可以保護存量。」棄水是指原本應經過機組用來發電的水流不用於發電而白白流走。

雲南民間組織綠色流域負責人於曉剛告訴中外對話,雲南小型水力發電資源基本開發完畢,剩下的就是不適宜開發的。「再加上小型水力發電本身的技術問題,電網公司不願意專門為小型水力發電建輸電線路,發了電也上不了網,送不出去。」他說,「過去投資10年就能收回成本的,現在一般要20年。當地政府在招商引資時許下的營利空間大大降低。」 

但上述專家都認為,小型水力發電對環境影響較小,如能引導得當,可以幫助貧困偏遠地區發展。這一點也在「十三五」水力發電規劃中得到體現。規劃提出「支持離網缺電貧困地區開展小型水力發電扶貧開發工作」,而開發程度較高的東、中部地區原則上不再開發中小型水力發電,棄水嚴重的四川、雲南兩省,除水電扶貧工程外,暫停小型水力發電和無調節性能的中型水力發電開發。

發展大型水力發電

四川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范曉告訴中外對話,兩省中止小型水力發電,對於中國水力發電發展來說無足輕重,因為大型水力發電才是重頭戲。

中國是世界第一水力發電大國。其中,西南地區的四川、雲南、西藏三個省份所擁有的水能資源共占到全國80%以上。《水力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在這些地區要以重大項目為重點,推進長江上游、黃河上游、烏江、雅礱江、大渡河等六大型水力發電基地開發,總裝機要達到1億千瓦。

不僅是《水力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包括2016年年初頒布的中國「十三五」規劃11月17日通過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家能源局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也在鼓勵水力發電基地重大項目建設。

棄水嚴重

但事實上,除西藏尚待開發外,四川、雲南大規模開發後現已出現嚴重棄水情況。

國家能源局四川辦公室2015年統計數字,全省棄水由2013年26億千瓦時增加到2014年97億千瓦時,情況如不改善,2020年可能將棄水約350億千瓦時,佔當年水力發電發電量的8.6 %。雲南情況也不妙,據中國能源網綜合消息,從2013年到2015年,雲南全網年度棄水力發電量預計增長10倍,超過100億千瓦時。2014年汛期,單日棄水力發電量持續達到3.3億千瓦時,按照全國水力發電平均價格,相當於雲南一天白白流失近1億元。

棄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水力發電超速發展卻遇上中國經濟放緩。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字顯示,由於電力需求放緩,全國用電增速從2011年的12%下降到2015年的不到1%,未來5年用電年均增速預期為3.6%- 4.8%。 

然而,過去幾年雲南和四川兩省的水力發電裝機增長迅猛,2013年和2014年,雲南水力發電投產規模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而2010年以來,四川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年增長率超過20%。水力發電的擴張趕上了電力市場的持續低迷,結局只能是大量棄水。

范曉告訴中外對話,水力發電站建設有其特點,如周期長、市場反應滯後。這使得在經濟上升時規劃的大批水力發電項目,投入生產時卻已面臨市場飽和、供過於求的困境。

但根據「十三五」規劃,未來五年中國大型水力發電的建設力度仍較大。

對此,范曉認為,地方政府希望通過大型水力發電建設來發展當地經濟,增加稅收;其次,承接大型水力發電項目的一般都是大型國有企業,他們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話語權,需要依託大工程、大項目來運轉。

新形勢下的「西電東送」

為應對事實存在的大量棄水問題,新規劃提出「配套建設水力發電基地外送通道」,通過建成投產至廣西、廣東等東南地區的外送輸電通道落,實西南水力發電的消納市場。

談到外送輸電通道建設,不得不提「西電東送」,就是指把煤炭、水能資源豐富的西部省區的能源轉化成電力資源,輸送到電力緊缺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這是中國的一項國家戰略。

「西電東送」為東部地區提供了重要電力支撐,同時也推動了西部地區能源、資源的開發,拉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但隨著電力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各地都在積極發展火電。水力發電反而沒有火電便宜,失去了競爭優勢。」於曉剛告訴中外對話,「跨越千山萬水的西部水力發電通過長距離運輸到南方,成本卻在上升。」 

一位業內專家在談到雲南棄水問題時告訴《中國能源報》說,雲南現有的水力發電都是之前按照「西電東送」規劃建設的。然而現在火電審批權下放到地方之後,東部省份為了提振當地經濟上馬大批火電項目,對西部地區水力發電資源接受意願大大降低。隨著中國電力消費增速下降,東部省份本地電力消納都已成問題,更是只能拒絕外來水力發電。

張博庭認為,現在已經是市場經濟時代,提出「西電東送」的計劃經濟時代已經回不去了,所以只有通過市場的手段來推動能源結構改革,比如對高污染的煤電業徵收高額碳稅。

包括范曉在內的多位專家也認為,現在更需要靠市場手段來調節中國的能源結構。

張博庭認為,棄水現象的出現,並非是水力發電建設規模的大擴張導致的,而是由於中國不合理的能源結構。國家壓縮過剩火電產能力度不夠,又讓水力發電、風電、光電同台競爭,並強力刺激非水可再生能源發展。最近頒布的可再生配額制和優先上網的規定,就把水力發電排除在外。

儘管「十三五」仍鼓勵大型水力發電建設,但張博庭對此並不樂觀,他說:「只要中國的能源結構不改變,一規劃就賠錢的水力發電風險很大。」

※ 本文轉載自 中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