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5日
摘錄自2017年3月15日自由時報台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學校午餐使用「4章1Q」食材,將於9月上路,包括台南市在內6縣市,這學期開始被選為率先試辦縣市,不少學校憂心一旦正式實施,貨源恐不足,將買不到菜,且南市超過7成學校因鼓勵在地食材及食農教育,在校內規劃開心農場,未來卻可能因為無法取得「4章1Q」驗證,自己種的菜卻無法供應營養午餐之用,學校紛紛表示,希望政府從食材源頭做起,先做好配套措施再來推動。
許多學校認為,「4章1Q」立意良善,但配套措施不足,應從農產品源頭推動,做好上游的控管。貨源不足、午餐收費調漲,是各校共同擔憂,還有校長認為,現在許多學校都有農場,除結合課程帶領學生栽種蔬菜、稻米,也教導學生食農教育,達到在地食材及減少碳足跡,但學校根本無法取得「4章1Q」驗證,未來師生自己種的菜卻無法自己食用,如果供應商還必須到北、高等地購買,豈不是與在地食材相悖。
教育局表示,3月初開會雖初步同意逐步推動及研議適度補助,但目前尚未正式決議。現有全國三大果菜市場分別在西螺、高雄、屏東,除學校擔憂,不少學校午餐供應商也唉聲連連,建議可在南市成立供銷平台,由農會與農民契作,降低成本,也不會斷了小供應商的生路,並讓在地食材不受影響。至於有約7、8成學校都有農場,關於自種蔬菜部分,上週接獲校長反映後,已轉答給農糧署,希望可以專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