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5年 邱承宗紀錄蜻蜓生死輪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歷時5年 邱承宗紀錄蜻蜓生死輪迴

2014年10月23日
本報2014年11月29日台北訊,林睿妤整理報導

「在我們生長的這塊小小島嶼,蜻蜓就有114種之多,…這些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塊土地的精靈們,你曾經仔細觀察過牠們嗎?」

廣腹蜻蜓 雄。圖片來源:Logan Lai,符合CC授權使用。

廣腹蜻蜓 雄。圖片來源:Logan Lai,符合CC授權使用。

「啊,蜻蜓」在水邊看見翩翩起舞的身影時,大多數人會如此反應;又或者,見著牠一來一往接近水面,為牠們產卵的「神速」感到神奇。這群優雅的昆蟲還有什麼厲害之處?生態觀察者邱承宗耗時五年,將蜻蜓的生死輪迴就呈現在《啊!蜻蜓》一書。

你真的認識牠嗎?

從居住環境開始,《啊!蜻蜓》緩緩道出蜻蜓的奧秘,牠同時擁有大大的複眼,還有較鮮為人知、構造簡單的單眼;強壯的胸部、筆直而精幹的腹部,讓人驚奇小小身體蘊含的生命力;而薄薄的四片翅膀布滿了網狀翅脈,讓牠可以任意變換飛行角度;透過書中照片,可以細細觀看牠身體的各個部位,慢慢品味造物者的精心。

因為日漸旺盛的好奇心,邱承宗甚至將顯微鏡與相機結合,改造成「顯微鏡攝影機」,紀錄蜻蜓卵粒的成熟過程。藉著顯微鏡的放大功能,讀者得以見證不到0.5公分的卵裡,逐漸形成眼睛、腳及身體;接著可以用一張張的圖像「收看」僅約3分鐘的孵化過程;而經過多次脫皮,終於等到蜻蜓幼蟲水蠆羽化的那刻。促成此書的小熊出版社總編輯鄭如瑤說,這是台灣第一本記錄顯微鏡下蜻蜓卵的孵化與水蠆成長的科學圖畫書,「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的書,去滿足總是充滿好奇與探索熱情的兒童讀者」。

讓更多人真的看見

之所以開啟長期生態觀察之路,是從邱承宗嘗試畫昆蟲繪本開始。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生物繪者,當時任職於出版社的邱承宗決定自己來,而在這過程,邱承宗實際走入野外,用繪畫或攝影,將自己看見的美淬煉成作品;而《啊!蜻蜓》更在104年獲選第一屆綠芽獎民間出版品圖畫類-幼童及青少年組佳作。評審委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暨美術研究所教授林仁傑說,「作者的耐心、用心、細心與視覺美感都展現於書中每一幅影像的捕捉與生動文字的描述,圖文的搭配以及水中攝影都巧妙的導引閱讀者走入蜻蜓的神秘生活境地。」

因為覺得認識生活周遭的蜻蜓可以是件有趣的事情,邱承宗即以多數人發現蜻蜓後發出的驚呼來命名此書。科普作家張東君則對書名有更多闡述:「當我們說『阿,蜻蜓』,是個單純的敘述;當它變成『阿!蜻蜓』的讚嘆聲,就可知道說話的人對蜻蜓抱有好感,只是程度從普通喜歡,到愛極成痴的差異。」

「當孩子在山上、水邊遊玩,因看到蜻蜓的驚喜而引起好奇心,繼而追問蜻蜓生態的知識時,我們如何鼓勵孩子主動學習?還是抹殺了他們的求知慾?」透過自己親身觀察、採集和飼養,邱承宗說,會繼續拍、繼續畫,最大的心願是讓更多孩子認識台灣土地上的昆蟲。

作者

林睿妤

念過森林,見過幾次微光透入林子的魔幻場景。現在覺得世事不能勉強,但願還有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