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2日
摘錄自2017年4月12日自由時報成功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受傷保育類鬼蝠魟落腳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復原情況良好,也很適應環境,進食時還會來個「後空翻」,讓研究人員相當振奮,預計未來會公開展示。
這隻鬼蝠魟是2月中在花蓮定置漁網捕獲,因為2016年中已實施鬼蝠魟漁獲管制措施,誤抓必須通報才能交易,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何源興說,因此這也是台灣唯一一隻被漁民誤捕而存活的鬼蝠魟,兩個月來適應良好,十分可貴,而在國外只有日本沖繩水族館活體展示紀錄。
鬼蝠魟體長約2.6公尺、體重為150公斤,何源興說,剛來時有很多外傷,鰭、前肢都受傷,不過經過兩個月調養,狀況很穩定,每天可吃10到15公斤南極蝦,而目前養殖池水深4公尺、直徑12公尺,寬度夠、深度足,讓牠能快樂悠游,未來不排除由大型水族館展示,供民眾了解海洋生態。
何源興表示,鬼蝠魟對水質要求高,2、3年才生產一胎,懷孕期超過6個月,雌魚要10年以上才能達到性成熟,再加上易親近人類、易被捕捉,在日本、墨西哥周邊海域出現率下降,2013年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入需保育的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