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7萬平米污水滲坑 治理費至少需2億元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河北17萬平米污水滲坑 治理費至少需2億元

2017年04月24日
摘錄自2017年4月24日大紀元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近期被「兩江環保」曝光的「超級工業污水滲坑」,位於河北廊坊市大城縣南趙扶鎮南趙扶村。據《新京報》報導,據多名南趙扶村村民介紹,這些大坑開挖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北面近17萬平方米的大坑(即磚廠坑)是村民集資修建磚廠時取土而形成,南側靠近村子的大坑(即化肥廠坑)是因村民取土墊宅基地形成。

上世紀七十年代,村北側又建了化肥廠、磷肥廠。沒過幾年,兩個廠子在村民的反對下接連關停。後來,化肥廠附近的地方又建起了生產樹脂的化工廠。2010年前後,更多工業企業聚集在村北側。村民說,當時電鍍廠就有五六個。「沒有人處理污水,都是直接排在地表和坑裡。」兩三年前,電鍍廠逐漸搬走。2011年至2012年,臨近的大城縣旺村鎮村民多次從外地拉來廢酸傾倒於兩個滲坑中,經調查共計傾倒廢酸6.1噸。

對兩個污水滲坑,大城縣官方聲稱也曾治理過。小坑治理的過程十分簡單,先把小坑污水抽到大坑,然後叫來推土機把小坑淤泥推到角落,撒上生石灰,就算處理完了。大坑的治理並不順利,達不到效果,工期還斷斷續續,2016年6月停工了,剩餘三分之二的大坑基本沒有任何處理。

環保專家彭應登對此表示,目前環保界對污水滲坑的修複方法分為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原位修復指對污水滲坑就地修復,異位修復則是在滲坑旁邊建污水處理設施,把滲坑的污水、土壤、地下水移出進行處理。但無論採取何種方法,均面對修復時間長、資金投入大的問題。以17萬平方米的污水滲坑為例,在深度未知的情況下,以17萬立方米計算,一立方米的修復需要1000元,17萬立方米就需要1.7億元,加上處理裝置的投資等等,資金投入可能超過2億元。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呂錫武說,如果污水已經滲透到地下含水層,要治理的話,得看當地含水層換水需要多少年能換過來,還要先對這片地區的含水層進行評估,視情況而定。

而實際上,滲坑中污水早已滲透到地下含水層,村民從家中8米深水井打出來的水都是紅色的,更令人憂心的是,南趙扶村近幾年罹患癌症的村民越來越多,僅今年村中已有五六個人因癌症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