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水田好美 入選聯合國《里山案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富里水田好美 入選聯合國《里山案例》

2017年05月11日
本報2017年5月11日台北訊,編輯室整理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農委會花蓮農改場利用3年時間,推動營造富里鄉稻田生物多樣性,研究發現對農藥敏感的指標生物「長腳蛛」、「橙瓢蟲」有明顯成長,案例報告獲聯合國編入《里山倡議主題案例彙編》刊物,讓世界看見台灣在生態農業上所做出的努力。

花蓮農改場案例,獲選編入聯合國《里山倡議主題案例彙編》當中,讓世界都看到了台灣在生態農業上所做出的努力
照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花蓮場發布新聞稿指出,聯合國近年強調人與土地間和諧共生,推動「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花蓮農改場2017年以「台灣東部水稻田農業生物多樣性指標物種研發與推動」研究,在全球200多個IPSI會員國家區域中,獲第三期《里山倡議主題案例彙編》選編為10個優秀主題案例之一。

花蓮場表示,此案例是經過為期三年的水稻田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後,找出了易於觀察並對農藥敏感的兩個田間生物「長腳蛛」及「橙瓢蟲」來做為指標物種,並搭配田埂植被與綠籬栽種,讓於天敵昆蟲能持續地生存繁衍,豐富了田間多樣化的生態體系。

而慈心基金會看到了此一生物多樣性檢測指標的發展潛力,將之納入了「綠色保育標章」的規範當中,這是綠保標章首次以非瀕危物種來做為指標,不只擴大了保育對象範圍,同時也是國內以「棲地環境營造」來做為綠色保育驗證標準的首例。

花蓮場指出,由於是以長腳蛛與橙瓢蟲這兩種田間易見的生物來做為指標物種,農民能以簡易的掃網方式,即可自我檢測到田間的生物多樣性情況,因此在短短的一年間,申請加入此一綠保標章的農民便由7位增加到24位。三倍成長的好成績,顯見花蓮地區生態農業的發展實力,也鼓勵更多農民除了產量之外,也關心環境與田間生命,對農業的永續發展產生了更多的使命感。

「台灣東部水稻田農業生物多樣性指標物種研發與推動」是花蓮農改場經過三年的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後,所發展出的田間檢測指標,農民很容易便可實際運用
照片提供:花蓮農改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