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天赦庄 竹簍王國撐起另一片天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編織天赦庄 竹簍王國撐起另一片天

2017年05月15日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剪輯:葉鎮中

嘉義縣溪口鄉,一個只有1萬多人口的庄頭,當年由地理師取名為天赦,涵意是平安。在五六零年代,天赦庄曾經以竹編撐起一片天,號稱「竹簍王國」,只是好景不常。現在他們依然與竹共舞,期盼能編織出另外一片天...

906-3-21
五六零年代,天赦庄過去號稱「竹簍王國」。

隱身在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清末望族張家的三秀園中,有座百年竹管屋,白色牆面與棕色竹管,相映成趣,2016年才剛重新修整,負責修復的是來自嘉義天赦庄的老師傅。

天赦竹編發展協會總幹事蔡世緯來自竹編世家,他的爺爺就是一位建造竹管屋的高手,帶動了天赦庄的竹編風潮。從竹管屋、雞籠、魚簍到裝蔬果的大型竹簍,在六零年代,達到產業高峰。

透氣、堅韌有彈性,是其他材質無法取代的特性。依照用途不同,竹簍有大有小,有圓有方。角落一個特殊火爐排滿竹片,正在烘烤,空氣飄著淡淡竹香。

906-3-8
從雞籠、魚簍到裝蔬果的大型竹簍,因為比較沉重,漸漸被紙箱給取代。

竹簍耐用,但是比較沉重,漸漸被紙箱給取代,天赦庄的竹編產業也與其他傳統產業一樣,敵不過塑膠製品與國外更低廉的人工,衰微了。從當年整個庄頭都從事竹編盛況,跌宕到只剩一家工廠,工廠裡大都是70多歲的老師傅。

906-3-9
從雞籠、魚簍到裝蔬果的大型竹簍,因為比較沉重,漸漸被紙箱給取代。

手作過程的獨特景象,吸引了攝影學會前來,紀錄難得畫面。沒落的庄頭,透過攝影愛好者的眼,再次被看見。天赦庄在攝影界漸漸有了知名度,但從事竹編工作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人口大量外流。

906-3-20
手作過程的獨特景象,吸引了攝影學會前來,紀錄難得畫面。

一方面想吸引年輕人回流,一方面想把技藝保存住,他們在2012年成立協會,希望藉由竹編發展社區經濟,照顧這個衰老的庄頭。傳統的大型竹簍,因為有老客戶,勉強維繫著。他們另外發展出一系列縮小版,希望能為夕陽產業迎來新的曙光。

竹編工藝,支撐天赦庄走過百年歲月,這裡的人也和竹子一樣,堅強柔韌,勇於面對艱難。縱橫交錯的竹編天空一度灰暗,但有一群人正努力著,找回社區與產業的光芒。

※ 本文轉載自 公視 我們的島【編織天赦庄】
05/15(一) 22:00首播
05/20(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