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刈無解藥、落葉效果好 禁巴拉刈「醫」「農」兩樣情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巴拉刈無解藥、落葉效果好 禁巴拉刈「醫」「農」兩樣情

2017年06月12日
本報2017年6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一位年輕人因巴拉刈中毒住院救治,雖表達不想死,最後仍不敵心肺肝腎衰竭結束生命,這樣的悲劇多年來逐漸增加;另一方面,巴拉刈因用作紅豆收成前的落葉劑效果顯著,而獲得部分農民愛戴。

農委會5月24日預告禁用巴拉刈,兩年後不得加工、輸入、分裝、販售及使用,卻引發農民反彈聲浪。出身屏東的民進黨立委鍾佳濱9日召開座談會,研商巴拉刈退役後對農業的衝擊,不少公衛與農業代表出現,分別從自殺防治或農業觀點發聲,意見可說是南轅北轍。


農藥巴拉刈。攝影:Lordcolus(CC BY 2.0)

巴拉刈原為淡咖啡色無味無嗅液體,用於農業雜草管理,一般人易失去警覺心,但因毒性強、無解藥,而添加染色劑、苦味劑、臭味劑及嘔吐劑等管理措施,目的是讓人難以入口。然而,台灣每兩天仍有一人因為巴拉刈導致死亡。

便宜易取 管理成效有限

衛福部十年來頻頻與農委會研議禁用巴拉刈,主要可歸納成三項理由:一、便宜、易取,一旦誤食或衝動自殺,往往難以挽回。二、管理難取得成效。三、已有替代方案。

掌理管全國自殺防治業務的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簡稱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說明,在自殺急救者中,十人只有一人救不回來,若為誤服或服用巴拉刈自殺者,十人有六人救不回來,而且除非一次喝很多口,通常不會立即死亡,直到全身心肝肺腎逐一衰竭而死,過程漫長而痛苦,預後也不佳。雖然在管理上加各種標示措施,病人也會說,因為很苦、味道很臭沒有喝下去,但致死率仍高。這幾年雖有長庚醫院已故的林杰樑醫師研發一些方法,救回一些生命,大部分還是救不回來。

「我們也知道巴拉刈對農民很重要,但是每年看著這樣的事情不斷上演實在不忍心。」他說,近年的研究也指出,使用巴拉刈的農民,與罹患帕金森症(慢性病)有顯著關係,因此全球約50個國家,如歐盟、韓國、中國都已禁用。

其次,管理不易落實。十年來和農委會討論的管制措施,都未能降低巴拉刈死亡人數。諶立中解釋,死亡證明書通常不會註明農藥名稱,但有一部分醫生會註明是巴拉刈,他們統計這些加註的死亡證書,一年約200人,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健保署住院資料因除草劑中毒住院者,每年近500人;另外,因巴拉刈死亡的人數中,60%為農民。

其他國家如韓國,也做了如加顏色、臭味、嘔吐劑等管理措施,最後也是失敗收場不得不禁用;美國因為是大面積種植,易於管控,反之,台灣以小農為主,很難要求家裡不放巴拉刈。

學者:加強管理 巴拉刈對環境相對友善

「基於植物保護,我個人不贊成禁用巴拉刈。」農委會防檢局長黃㯖昌表示,巴拉刈效果快,價格便宜,紅豆採收前7天按照規定使用,沒有殘留過量的疑慮,對食安不造成影響。

2011年8月29日公告巴拉刈為紅豆落葉藥劑,核可時間不到十年,在此之前,農民已自行混用巴拉刈製作落葉秘方。

他主張加強管理,落實執行農藥行開具販售證明等管理措施,也會加強查核,希望經過一段時間觀察,這些管制措施若發揮效果,即可不犧牲巴拉刈。

與會學者建議以強化管理措施取代禁用巴拉刈。台大農業化學系教授顏瑞泓質疑,醫學界因救不回禁巴拉刈,「是不是20樓掉下來存活率低,所以限制樓高不得超過8、9樓?」認為應盡全力宣導巴拉刈對生命的影響。

他解釋,巴拉刈使用到土壤不會流動,和其他幾種非選擇性除草劑比較,在台灣水域未發現,這些特性和其他藥物相較,對環境相對友善。以接觸方式而言,巴拉刈中毒集中在自殺、誤飲,但因農民接觸造成中毒的案例非常少,一般正常使用下風險較低。

他建議落實使用登記、可追溯性;在使用上則發展代噴機制,避免農民存放在家中、不小心誤用巴拉刈;監督因巴拉刈死亡人數,強化管制手段;生產製作業者設計不易或需借用其他工具開啟的方式。

農民團體:替代方案成本高 巴拉刈最好

巴拉刈農業上主要用途是除草劑,屬於非選擇性(不分單子葉、雙子葉或禾本科植物通殺)成分,禁用之後還有嘉磷塞、固殺草做為除草的替代品;在紅豆落葉劑上,藥毒所建議採收前7日使用稀釋80倍的52%氯酸鈉;黃㯖昌說,氯酸鈉造成土壤鹽化仍有疑慮。除草劑則建議為固殺草,沒有巴拉刈的缺點,今年秋作會委託高雄農改場訂出殘留量標準。

只是農民使用「氯酸鈉」作為落葉劑替代品的經驗不佳。萬丹鄉農會總幹事張枝烈表示,巴拉刈7天乾燥即可機械採收;氯酸鈉需延長3~5天,果子不夠乾、採收時會卡住機器,紅豆也因此破碎,遇到水分就會發霉。


紅豆收穫前施用巴拉刈落葉劑落葉情形。圖片來源:高雄區農改場

他分析,紅豆每分地產值,從種子到翻土、管理100~120天,不計人力就要7000元,每分地收成35~40斤,若遇到天氣因素可能只有20斤;收成一台斤20元,今年年初價位是50元;若使用氯酸鈉將使耕作成本翻倍,失去市場競爭力,甚至不敵進口紅豆。他質疑,國內一方面禁用巴拉刈,卻又容許使用巴拉刈的美國紅豆進口;質問心口司:「你們救一個人要使多少萬農民倒?」

屏東縣農權會理事長盧同恊也認為不該汙名巴拉刈,質問推這項政策「有沒有考慮農民耕種成本和便利,有提出相對的補助來幫助農民嗎?」揚言不惜動員農民抗爭。

台灣紅豆本事

此次座談會中,屏東縣萬丹鄉農會總幹事張枝烈表示,台灣紅豆種植面積約6200公頃,紅豆使用約12000公噸,台灣生產的約9000公噸,不足的缺口約2500~3000公噸由進口紅豆補足。
他說,過去幾年管制得不錯,讓國產紅豆賣得好;去年進口3370公噸,但是他查海關資料,今年1~4月已經4215公噸,在此情況下,若又增加種植成本,他預言明年紅豆會崩盤。
目前台灣對於紅豆進口是採取「管制配合」政策,每年進口量超過2500噸以上,就會啟動「防衛措施」,課以重稅來保護國產紅豆。
對於張枝烈提供今年1~4月紅豆進口數量,經詢問農糧署,至今尚未收到紅豆進口數量超出2500公噸、需啟動防衛措施的通知。
目前國內紅豆產區,以面積比較,第一大產區為屏東縣萬丹鄉,面積超過1500公頃;第二大產區為高雄市美濃區,面積約1100公頃。
 
【鍾佳濱國會辦公室聲明】巴拉刈退役應依市場機制循序漸進,分三階段進行:停產、停售、停用。停產部分,包括停止受理新申請登記,農藥許可證到期不得申請展延。視業者庫存量,訂定合理停止販售,以免囤貨,致買賣轉地下化。同時,在生產端,鼓勵高附加價值產品生產者改用新藥,等新藥價格降低,再向中、低價格產品生產者推廣。在消費端,鼓勵通路採購或民眾購買未使用巴拉刈產品。農委會應明確公告停止使用、停止販售及停止使用期程,加強向農民宣導與溝通。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