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危機!氣候異常 底土污染,雲林文蛤死亡率四成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文蛤危機!氣候異常 底土污染,雲林文蛤死亡率四成

2017年06月19日
摘錄自2017年6月16日上下游雲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四萬多斤的文蛤,都了去了,損失兩百多萬。」雲林口湖文蛤養殖業者黃仁趕昨日請工人採收,沒想到一撈起來全部都只剩下殼、沒有肉,死亡率高達九成九。

黃仁趕認為,氣候變化大是主因,另外水池底泥含阿摩尼亞(氨氣)太高、水質不夠乾淨,也都是可能原因。同區的養殖業者吳明聲指出,最近天氣太熱,文蛤支持不住。

水試所採樣分析做細菌培養,發現底土中含有許多創傷弧菌和溶藻弧菌,使文蛤生病死亡。周昱翰解說,弧菌本是水中常態菌,但因雲林地區養殖密度高,必須人為投餌,「但文蛤不像魚蝦會搶食,看不見牠到底有沒有吃,」以致投餌容易超量,使得水底有機物變多,滋養有害菌種。

周昱翰深入說明,堆積在底土的有機物會先做有氧分解,使水中含氧量減少,氧氣用完之後又做厭氧分解,產生氨氣、硫化氫、甲烷等危害水中生物的有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