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5日
摘錄自2017年7月25日中國時報雲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雲林離島工業區停擺26年,政府無法拿出長遠的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工業幽靈箝制漁業權,漁塭、蚵田受災無法獲得補助,道路等基礎建設無法更新,嚴重影響漁民權益,漁民長年受害、怨聲四起。
雲林離島工業區台西區占地1143公頃,其中800公頃為私有地,主要做為文蛤、虱目魚養殖漁塭,由於被列為工業區,不屬於農牧地,漁業署無法補助整修農水路,工業局則表示未完成土地徵收不能補助,渠道道路均已殘破不堪。
另外,離島工業區的新興區編定991公頃,由榮工公司填海造陸283公頃,工業局最後以106億元買斷,閒置多年成為全國最大「蚊子地」。四湖區編定8000多公頃,規畫設立工業專用港,至今只有紙上計畫,沒有開發。
雲林縣長李進勇表示,雲林離島工業區編定後,只有麥寮區開發為台塑六輕,其餘台西區、新興區、四湖區閒置26年,既非工業區也非農牧用地,有如三不管地帶,嚴重影響雲林縣發展,工業局應做了斷,不開發就解編。
漁民表示,台西區位於內陸,有800多公頃的私有漁塭,外海蚵田則與雲林離島工業區海域重疊逾2000多公頃,每次遇到颱風、豪大雨等天災,都因被編定為工業區,無法申請漁政單位的災害補助,嚴重影響漁民權益,要求解編聲浪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