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穩定 水雉繁殖期連三年逾500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生態穩定 水雉繁殖期連三年逾500隻

2017年08月10日
摘錄自2017年8月10日自由時報官田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南市野鳥學會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配合林務局、市府推廣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友善耕種,恢復農田濕地生態,使得水雉數量明顯穩定成長,2017年台南市水雉成鳥現有857隻,已連續三年繁殖期水雉族群數超過500隻以上。

2017年7月底,水雉園區與特有生物中心進行水雉繁殖期監測,統計台南地區水雉參與繁殖成鳥族群數為857隻,比2016年716隻成長近兩成。其中官田區占了77%,水雉族群最多,下營占10%次之。 有八成以上的水雉成鳥是在菱角田被記錄到,而所記錄的蛋數及雛鳥數,在水雉園區棲地之外,水雉蛋都出現在菱角田,雛鳥也有95%出現在菱角田,顯示水雉繁殖棲地仍以菱角田為主,才會有「菱角鳥」的稱號。

水雉園區主任李文珍說,目前在官田區有15位菱農獲得友善耕種「綠保標章」,菱農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使用對人與環境比較和緩的有機資材來控制病蟲害,保護了水雉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