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組改暫行條例」期限將至,行政院的組改即將登場,預計在9月底完成政院版,並送立法院。不過,國家公園、林務局是否納入環資部,卻在部會間出現爭議。
22日下午,在民間舉辦的論壇中,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重申環署「水土林」整合保育的立場,也提2016年2月三黨簽署的組改協議內容,當時已拍版森林保育、水土保持、水利及國家公園等業務都要移入環資部。詹順貴更認為國家公園、林務局土地高度重疊,應該整併為一。
而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雖認同兩者應該整併,但認為林務局的部分,比起移入環資部,留在農業部的正面效應會更多,因為農業不只是生產,更是蘊含了生態環境、文化等等。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也強調,保育的戰場已不再是森林保育,而是轉變為農田生態系了。
22日環團地球公民、惜根台灣等舉辦民間論壇討論環資部組改,環保署、農委會均有出席,但內政部則婉拒。陳吉仲表示,雖然擔憂他們的發言將遭外界解讀為部門的山頭、本位主義,但仍是要提出生產與保育難以分割的疑慮,不過,要是明天行政院會過後已經定調,沒有要暫緩與繼續討論的話,他與林華慶也就不會再有任何發言與回應了。
林務局去留爭議 林華慶:農田生態系才是保育主戰場
環保署組改為環資部後,將轉為行政部門中編制最大的一個,專責生態與環境的保育。詹順貴表示,早在2004年的規劃中,國家公園與林務局就已經要納入環資部了,且面對極端氣候,台灣有高度複合天然災害的潛勢,應是以保育森林來因應。再者,農林漁牧也並非不能分割,因此並不認同農委會「團進團出」的主張。
農委會目前提出將林務局改為「林業及保育署」,計畫留在農業部繼續推動天然林禁伐、里山倡議、FSC認證等工作,追求生產與保育的結合。
陳吉仲則認為,農業若是只看生產而不看其保育功能,是根本做不下去的,因為台灣的農產品價格並不能與進口相比;但是農田卻是目前生態保育的重要一環,超過55%的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及64%紅皮書植物存在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人類生活地區,與農業區高度重疊。物種保育與棲地管理分由不同部會職掌,恐影響保育成效。
林華慶則表示,保育生態的課題,主戰場已不是森林,而是農田生態系,例如菱角田裡的水雉、淺山的石虎,許多動物、鳥類、兩棲爬蟲、昆蟲的棲地就是農田與濕地,因此林務局近年大推「國土生態綠網」來做保育。
陳吉仲更強調,森林保育並非「不要動」,而是需要經營管理,若無專業、不瞭解林相、土壤、樹種等保育也不能做好,而目前國內有這些專業的學者,都在林業生產的領域裡,因此不該分割。
陳吉仲:農業部只專注生產 將不利保育
因此陳吉仲表示,林務局若留在農業部,農業部可提供林農持續的產業輔導,而環部可強化專責保育工作。反之,若要農業部僅專注於產業面而無權負責保育,不利林木生產區及淺山、農田生態系保育主流化,將來恐怕會發生權責不分、兩部大踢皮球的弊病。
立委林淑芬批判,其實農委會所提的農業部組織架構,跟現行的幾無差距,農委會現在就是事權統一了,卻管的「二二六六」,超限利用的1萬多公頃農地,不正是農委會在管?反而只見保安林四處遭解編。
生產保育難切割 戴秀雄:先盤點業務 才有橫向聯繫
「生產與保育之間如何一刀切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戴秀雄反問,認為要談組改,應該先盤點各部會的業務,若是以「改了再講」的心態,為組改而組改來面對,恐怕未來仍無法改善政府部會間橫向聯繫差的老問題,甚至更惡化。
地球公民執行長李根政認為,林務局應該完整進入環資部。因為目前的161萬公頃的國有林地,只有6到12萬公頃屬於經濟林,也就是說其餘94%以上都是肩負著保育、保安功能,應該納入環資部。
李根政表示,淺山地區、農田生態系的確有很高的生物多樣性、高比例的保育類物種,也面臨開發壓力,保育和生態矛盾,未來農業部可以繼續推動里山倡議,而環資部身為保育主管機關,必須撥出資源,兩者一起合作發揮加乘效益。